本人不是房产界的从业者,只是从购房者的角度谈谈买房的那些坑以及给自已带来的深刻而惨痛的教训。
1 楼层的选择很重要。第一套房是单位的集资建房,轮到自己时已无大的选择余地,只有一楼一套和顶楼几套(共五层,一楼下面有车库,五楼上面无阁楼)。有几位老同事一个劲地说顶楼好,光线足,不受上层干扰,我就选了顶楼。后来才知道有人想选一楼那套,却排在我后面,才找人游说我,可悲的是我居然相信了。五楼加一层车库相当于六楼,又无电梯,记得母亲帮我带孩子时,上去了就不愿下来,下来了就不愿上去,经常累得腿疼。顶楼冬天冷夏天热,还经常渗水,需要修理时非顶楼住户还不愿意配合。而一楼相当于二层就没有这么多事。住了十年后果断卖掉了。
2 开发商很重要。我的第二套房离单位很近,也正为了近便让我踩了另一个坑。房子是当地村委开发的,资质、证件、土地性质、各种手续齐全,办证也算顺利。可是开发了一期(建了十几栋)后,二期三期没了动静。有一年二期位置挖了基坑,好几米深,好几亩地大,然后又停工了,一直到现在。周围楼上住户笑言,冬日看冰,夏日看海,还能听取蛙声一片。三期是西边待拆的二层民居,多数人家已搬走,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不拆。二三期未完成,小区配套也完不成,由于正大门设计在西面临大街,但西边民居不拆,十多年了行人车辆一直走东边的临时大门,被居民称为象极了农村养殖厂的大门。
3 房屋性质很重要。房屋有大产权、小产权之分,大产权又分住房和商用房,结果我又踩了另一个坑,把商住房当成了住房。当时置业顾问说是40年产权,商住房可商可住,带学位,价位也比周围低,头脑一热就买了。其实这是一个巨坑,学位第一年有,第二年没了;增值慢,前几年周围住房涨了四五千元每平,此房连一干也没涨到;物业费高,有几项是按商业价格交的,比民用价格高很多;不好交易,过户税费高。
4 位置很重要。我买的房子都算同一个区域,买第二套时有同事劝我换个地方买,此如到一河之隔的另一边去买,那里离市政府近,有发展前景。我觉得离单位较远,价格也高出五千多每平,就没当回事。前些年同事买的房子由一万三每平涨到了近两万每平,我买的涨了不到两干。
5 作为工薪阶层轻易不要买房。节衣缩食攒的钱不够交首付,贷款的本息如同一套枷锁一戴几十年,等到交房办证还要缴各种税费,再加上装修,筒直就是一个无底洞。我的教训是,轻易别动买房的念头。
以上是我的切身经历,说多了都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