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国各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和十几年前相比很多地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城市,农村的变化更加迅速,很多地区早已脱离往日的贫困,当地的经济体系也发生了转变,很多农村家庭工作重心转向了城市,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不过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在变,但有很多传统的老规矩一时半会是改变不了的,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更是有不少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中最多的也就是红白喜事、婚丧嫁娶了,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应该就算是葬礼习俗规矩了。确实,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而且死亡作为一件很庄重的事情自然很受重视。就拿我的老家山东来说,葬礼就有不少规矩,今天也是和家乡的朋友一起讨论了一些葬礼上从老人去世到吊唁这些环节流程来分享给大家。
首先第一个肯定就是老人寿终正寝,需要告别和停丧的规矩了。老人弥留之际,需要把老人转移到正屋向阳的临时床上,并火速告知家里最亲近的儿女孙辈归来看老人最后一眼,作为道别。待老人在亲属们护送下咽气后,要趁老人身体还有余温时沐浴更衣,然后把老人抬到灵床上,这沐浴更衣和灵床也有讲究,要在逝者身上衣物各处放上麸皮薄饼,在这里就不和大家细说了。
准备好后烧纸焚香,家属嚎啕大哭,家门口插上白幡已示乡邻。逝世后一般要停遗体两天等完成一系列程序再行下葬。而且这也是有原因:一是为亲人吊丧,瞻仰遗容,二是民间传说认为,阴司"小鬼"往往有"误拿",停丧一到两天,如"小鬼"误拿,死者灵魂或会被放回。
然后就是报丧了,这也是人去世后第一个仪式,会请一个白事主持人安排三服以内的晚辈或者同辈,把老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民。收到报丧通知的人也就会陆续赶来。孝子让人持孝布向亲友们报告死讯,死因和下葬日期,出门在外的子女和亲友们要及时奔丧吊唁,出嫁的子女也要一路哭着回来,邻近门前时在家的女儿和媳妇要出门迎哭,见面后要抱头痛哭,引至灵前还要一同嚎哭。
等亲友们到了,就是吊唁,哭悼了。前来吊唁的人需要戴孝哭丧,孝服一般是主家提供,亲友来吊唁孝子迎接并陪同哭悼,男子和妇女来哭丧,因为身份的不同,还有不同的规矩。所有客人来吊唁孝子孝女们要陪同痛哭,但客人行礼时不能哭。亲友来奔丧要携礼吊唁,而且送葬和对于礼品也有不同的规矩。
吊唁上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哭丧和泼汤了。它贯穿在整个吊唁和葬礼的始终。大的哭丧场面要五六次。在村前或者村头田地里树立好灵碑,泼汤人挑着米汤水罐子到田地牌位钱烧纸烧汤,晚辈们跟在队伍后面嚎哭跪拜。此目的为了送老人升天后顺利进入,用迷魂汤堵住鬼神的嘴巴最后一次泼汤和出殡时的哭丧是最隆重的,所有晚辈和兄弟姐妹都要跟着泼汤,显示出家族庞大有序。
不过这只是山东一些地区的丧礼流程,很多农村地区都还保留着这些习俗,家中老人去世,亲朋吊唁必须遵守这些规矩。你们那里也有这些习俗么?欢迎小伙伴儿们在评论区留言。其他的环节规矩以后也会陆续分享给大家,那么朋友们你的家乡丧葬有什么独有的规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