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天主教徒在路兹的圣詹姆斯教堂聚集,抗议建立英国国教,提出了停止解散修道院,惩处首席大臣克伦威尔,并且解除异教徒主教的职务等要求。
14日,动乱很快蔓延到附近城镇。约4万多人在林肯示威游行,并占领林肯大教堂;示威者希望能够继续自由信仰天主教,保留林肯郡教会财富。
整个动乱过程中,民众宣称忠于亨利八世,并坚信亨利八世会给予他们支持。但事实并非如此。
17日,亨利八世派出的诺福克公爵进驻林肯郡,目的是尽快平息*乱,维护王权稳定,而不是满足民众的请求。
所以,在和谈和武力镇压下,*乱人群很快崩溃,*乱的主要领导者被抓获并被处死。
林肯郡动乱于19日瓦解。
二、第二阶段的约克郡动乱
1、约克郡动乱的背景
几乎与林肯郡发生动乱的同时,英国东北部的约克郡爆发了更大规模、更为严重的动乱。这次动乱的领袖是参加过林肯郡暴动的小贵族罗伯特·阿斯克。
阿斯克原是一名律师,其家族是当时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士绅,并与一些北方的重要贵族有着姻亲关系。
10月13日,阿斯克和当地士绅威廉·思达波顿及两名林肯郡动乱的参与者会晤,阿斯克指出,这两人是朝圣者,他们即将发动一场向国王请愿的求恩行动,并将接下来的行动命名为求恩巡礼。
15日,阿斯克在东约克郡宣读请愿书,号召群众一起抗争,朝圣者很快地聚集到了一起。
求恩巡礼事件有两份请愿书:
- ①一份是阿斯克交给约克市长的陈情书,即约克请愿书;
- ②另一份是递交给过国王的庞蒂弗拉克特请愿书。
两份请愿书涉及内容较为广泛,集中反映了民众对一些宗教改革措施的不满,以及迫切要求改变严重经济压力现状的愿望。
2、约克郡动乱的过程
10月16日,阿斯克率领朝圣者进入约克,在约克大教堂的门板上贴出告示,宣布恢复被解散的修道院。
随后,求恩巡礼*乱继续向南方扩展,并占据了约克南边的庞蒂弗拉克特堡。
24日,朝圣队伍已在唐卡斯特聚集了3万人的武装力量。
他们获得了社会大众的同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直接参与人员也相当复杂。
其队伍中不仅包括普通的民众、教士、乡绅,而且一些社会上层也参与了此次行动,如约克大主教爱德华·李和素有名望的达西勋爵等。
此次行动的规模及影响力完全超出了亨利八世的预料。
当时的英国还没有常备军,据守唐卡斯特的亨利八世部队只有几千人,仅凭国王的军队很难平息此次动乱,而且处理不当,将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亨利八世紧急诏令其宠臣诺福克公爵、萨福克公爵和什鲁斯伯里伯爵出谋划策,化解危机。
亨利八世根据建议,一方面在林肯郡南边设一条防线,阻止朝圣者继续向南推进;另一方面,派人去进行劝降,希望朝圣者能够归顺国王,自行解散。
3、第一次和谈
10月27日,诺福克公爵与朝圣代表在唐卡斯特进行了第一次和谈。
其间,诺福克公爵对求恩队伍进行了细致了解。
诺福克公爵在写给亨利八世的汇报信中指出,王室军队的实力不敌朝圣队伍。
随后,亨利八世要求诺福克公爵做好两手准备,抓紧重新集结军队,以防谈不妥便转向以武力镇压。
在和谈中,诺福克公爵作出承诺:
- ①若能和解,以后将召开国会具体讨论朝圣者的请求。
- ②亨利八世也将赦免此次行动的参与者,不予追究。
11月2日,诺福克公爵带领朝圣者的代表人物拉尔夫·埃勒克和罗伯特·鲍斯来到温莎,当面向亨利八世陈情请愿。
为了尽快化解危机,赢取朝圣者的信任感,亨利八世故意放低姿态,亲自接见二人。
在这次接见中,亨利八世没有提及任何有关惩处动乱参与者的事情,甚至还在诺福克公爵的假意的劝说下表示会接受请愿书,并在认真考虑后将给予二人回复。
三天后,亨利八世的回复意见指出,朝圣者是被错误讯息所蒙蔽而集结到一起的,他愿意给予赦免,但前提是朝圣者必须满足一些他开出来的条件。
同一时间,约克郡的动乱再次扩大,又有三四千民众集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