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说服齐湣王把燕地归还燕国
在战国中后期,逐渐形成了秦、齐、楚三强鼎立的局面,但是楚国经过丹阳之战、蓝田之战、垂沙之战后,开始一泻千里,跌入了二流诸侯国的行列。齐国与秦国成为双峰并峙的唯二强国,秦国与齐国一度互约称帝,秦称西帝,齐称东帝。
既然称帝,就要有帝的样子,苏秦鼓动齐湣王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高楼大厦、亭台馆所、园林猎场,这些享受的、消费的、烧钱的场所建了许多,目的就是消耗齐国的实力,达到弱齐的目标。
其次,毒齐。
所谓“毒齐”,就是把一块带毒的“肥肉”让齐国吃下去,让齐国“中毒”。
这块“带毒”的肥肉,不管是在《大秦帝国》电视剧里,还是正史上,其实就是宋国。
战国时代,并不是一开始就只有战国七雄的,其实还有宋、鲁、卫、中山、义渠等二、三流诸侯国。其中,宋国处于中原地带,地理位置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为中心的地区。宋国本是殷商故土,殷商后人世代在此耕耘,是个粮仓。同时,宋国的商业和手工业也发达,特别是现在定陶一带的陶邑更是商业中心,是最富庶的商业地区,《大秦帝国》里,赵国的奉阳君李兑、秦国的穰侯魏冉都垂涎陶邑。陶邑富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商圣范蠡曾在此经商,奠定了其商业中心地位。二是生产陶器手工业,满足了周边各国上到公室下到平民的日常需要。
对于宋国及其商业中心陶邑,在齐湣王眼里自然是富得流油的肥肉,非常想吞并之。
但是战国中期,各国之间力量相对平衡,虽然齐秦相对强一些,但也没强到可以随意灭一个二流诸侯国的程度。
- 一来是被侵略国家民众拼死抵抗,占领国往往很长时间无法让被占领国臣服。像中山国早就被魏国攻下,但是最终还是复国了。义渠也被秦国一直压着,但是一直到秦昭襄王时才完全臣服。
- 二来就是各国不愿意看到哪个太强大到足以统一的地步,一旦哪国想灭宋、鲁这样的二流诸侯国,必然会引来其它诸侯国联合干预。
因此,宋国看起来是一块肥肉,但是却是带毒的肥肉,各国都想吃又不敢一口吃下,只能进行蚕食。
齐湣王灭宋,其实吞下的是毒肉
苏秦却不停地鼓动齐湣王独吞宋国这块肥肉,为了打消齐湣王的顾虑,苏秦又精心策划了六国合纵攻秦,让齐湣感觉到除了秦以外的另外五国都和齐国一条心,为独吞宋国这块肥肉去除心理障碍。
在六国合纵成功以后,齐湣王大胆地吞下了宋国,殊不知,他吞下的是一块“毒肉”。
其三,孤齐。
齐国独吞了宋国这块肥肉后,原来与齐国同心的另外五国开始眼红,因为不管是南边的楚国、北边的韩、魏、赵、燕,都想分一杯宋国的羹,但齐湣王吃独食,不愿意分享,原来脆弱的合纵同盟立即瓦解。齐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
其四,灭齐。
齐国被孤立 后,本来被六国讨伐的秦国敏锐地把握住时机,联合另外五国一齐合纵攻齐。这样,在燕国牵头斡旋下,燕、赵、魏、韩、秦、楚六国联合攻齐,期间楚国耍滑头,没有直接攻齐,而是攻取了原来的部分宋地。
燕国名将乐毅则统帅五国联军破齐,其中秦国军队攻占了齐国的河东十余城,乐毅率领的联军在济西大破齐军,后连下齐国70余城,攻破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齐湣王仓皇出逃。
楚国派淖齿以救齐名义趁火打劫,淖齿把齐湣王剥皮抽筋,残忍地折磨死,可怜的齐湣王疼得叫了一夜才死。
《战国策.楚策四.客说春申君》: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
齐湣王之死,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死得最惨的帝王之一。苏秦的死间不仅获得了成功,而且是以他乐见的方式结局。
苏秦死间成功,最终被车裂
苏秦后被用车裂之刑处死。关于他的死,《史记》记载和后来出土的史料有不一致的地方。《史记》里苏秦是先被刺客刺*,临死前让齐湣王把自己车裂,对外宣传自己是间谍,引得刺客现身领赏从而抓住了刺客。《史记》苏秦身死时,齐国还没有灭宋,苏秦死后间谍身份才逐步暴露。
而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帛书表明,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和齐湣王死于同一年,《大秦帝国》采用了这一说法,齐湣王车裂苏秦后不久,自己也被淖齿剥皮抽筋。综合史料分析,本人认为,史记《苏秦列传》记载的有误,《大秦帝国》更符合或者更接近历史真相。
苏秦临死前是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的,不管是为了燕国复仇、还是为了亲人报仇、甚至是为了报答情人的期冀、以及为了自己青史留名,他的目标都已实现,可以说死而无憾了!
三、苏秦死间成功的原因分析苏秦的死间计划其实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和许多的不可控性,主要表现为:
- 其一,如果齐湣王是个理智的君王,明知宋国是毒肉,不独吞而是蚕食,苏秦的孤齐、灭齐目标就没法实现。
- 其二,齐国太强大,要伐齐,必须五至六国联合起来才可以,而要说服各国联合,又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万一秦楚赵这样实力较强的国家不愿意联合,伐齐的成功率就会大大下降,最终竹篮打水。事实上,实施过程中,楚国就单干了,好在秦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否则结果难说。
- 其三,从五国伐秦到六国伐齐,弯子转得太大,各国能否适应是个问题。
- 其四,万一苏秦不受信任,不能在六国间联合斡旋,六国伐齐成功率又要大打折扣了。
五国伐齐,苏秦死间成功
神奇的是,这么多的困难和不可控因素,最后都被苏秦克服了,死取得空前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苏秦充分利用了人性中无法克服的“贪”念,让自己的目标成功达成。
首先,苏秦充分利用了齐湣王的贪。
齐湣王是愚蠢吗?不尽然,他难道不知道那个时候七国之间互相制衡,谁也不能领先得太多,否则就是枪打出头鸟!如果他不懂,他早就灭宋了。齐湣王知道宋国不能独吞,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灭宋,还是因为强烈的贪念。
- 一是苏秦的弱齐战略,让国库不充盈,齐湣王急需得到外财来补充府库。
- 二是五国合纵攻秦,让齐湣王错误地认为五国团结在一起了。对合纵这种联盟的临时性、逐利性、脆弱性认识不足。
- 三是自己太贪,吃独食。如果齐湣王大方的把宋国大卸六块,除了秦国以外,另外六国齐、赵、燕、楚、韩、魏各得一块蛋糕,那么六国联合攻齐就不会成功。
- 四是急功近利不愿意等,生怕下手迟了被别国抢先。战国中期,因为各国力量互相制衡,各国发展的最好方法是逐步蚕食,而不是一口鲸吞,一口鲸吞容易消化不良。齐湣王对宋国,也应该进行蚕食,小刀切香肠一样一块一块地吃掉宋国。但是他等不及了,迫不及待一口鲸吞,结果不仅消化不良,而被六国当肥猪宰了。
- 五是利令智昏。《大秦帝国》里,苏秦哪怕被监禁,间谍身份已经让齐湣王怀疑了,按理,既然怀疑苏秦是间谍,那么苏秦主张的灭宋大策带来的利弊就应该好好地想一想,分析分析,苏秦的用意是什么?但是被贪念冲昏脑袋的齐湣王完全丧失了思考能力,利令智昏地实践苏秦主张的灭宋大策,最终吞下毒肉,毒死了自己。
所以,那么复杂的、那么不可控的苏秦死间计划,在齐湣王弱智一般的助攻下,最终奇迹般地实现了。
其次,苏秦充分利用了六国的贪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战国列国之间纵横捭阖,最终追求的无非就是利益。今天合纵,明天连横,今天是敌人,明天又是朋友,追求的也是利益。这个利益就是各国诸侯的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