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和观怎么区别,庙与寺区别简单解释

首页 > 佛学 > 作者:YD1662022-11-20 13:57:58

接下来是“庙”。庙,在古代,人们将用来供奉祖宗神位的屋舍统称为“庙”,这一点也是庙和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两者供奉的主体不一样,和庙不同的是,寺院中所供奉的是佛或者菩萨。而关于庙,古人还制定了相应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必须是拥有官职的人及其以上身份的人才能建庙,在《礼记》中就有记载:“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汉代之后,关于建庙的规定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庙逐渐和原始的神社混合在了一起,开始出现了“龙王庙”,“关公庙”和“娘娘庙”等;另一方面是,有关的建庙制度中出现了凡是有功于国,有功于民的,死后可以入庙,接受世人的祭祀和礼拜的规定,例如我们所知道的“大禹庙”,“岳飞庙”等。

庙和观怎么区别,庙与寺区别简单解释(5)

除了寺和庙这两个熟悉又陌生的单字以外,还有两个类似的单字,就是“观”和“庵”,这四个字常常被我们认为是最常见的与宗教有关的场所的统称,那么,关于“观”和“庵”你又了解多少呢?

庙和观怎么区别,庙与寺区别简单解释(6)

观,其最初的用途其实和道教并无关系,在刘熙所作的《释名》中说到:“观者,于上观望也。”因此,最开始的“观”是被作为古代观察天文星象变化的地方——“天文观察台”的统称。之后,西汉帝王对道教非常推崇,因为在道教中认为,通过观察天文星象的变化,可以悟道,由此将悟道场称之为“道观”,此后“观”便渐渐成为了道士居住的地方。庵,其最初的本意指的是关起门来的小屋,具有不对外开放的性质。在《释名·释宫室》中有谈到:“草圆屋谓之庵。”,则是说庵多是由茅草搭建而成。到了汉代,因为佛教的传入,庵便也开始成为了给佛徒尼僧居住的庵堂,到了后面就逐渐演变成为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的统称。

庙和观怎么区别,庙与寺区别简单解释(7)

经过上述的分析,相信大家也大概了解了寺,庙,观,庵的由来和区别,尤其是寺和庙,两者最为相似也容易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这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俗语“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说法在寺和庙是两个概念的前提下就不是那么准确了。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字的用法也随着人们的使用习惯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因此,如今的我们去深究一个字或一个词的初始意义和其意义在后来发生的演变经过时,在这过程中倒别有一番趣味。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