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人不利影响,佛教带来不好的影响

首页 > 佛学 > 作者:YD1662022-11-21 03:19:34

(文莱: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清真寺)

佛教在中南半岛和海岛地区的两种命运

其实,早在公元前后,上座部佛教就已传播到东南亚地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万震在其《南州异物志》中就已经有了关于东南亚地区人民信奉佛教的记载。2至6世纪时期,是佛教在东南亚快速传播的阶段,但是后来佛教虽然在中南半岛保持了优势,却在海岛地区逐渐衰落甚至消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政权支持为佛教发展提供国家保障:

比如缅甸的蒲甘王朝阿努陀罗王于11世纪统一缅甸全境后,开始立上座部佛教为国教,尊阿罗汉长老为国师;泰国黎汰王于1361年迎请斯里兰卡高僧,用上座部佛教统一了本国宗教;

而14世纪中叶之后,上座部佛教传入柬埔寨,柬埔寨开始推行两派僧王制度,并定佛教为国教,国王为佛教的当然护持;同样,在14世纪中叶佛教传入老挝,并在很短时间内就被尊为国教,在 16至17世纪,老挝还曾一度成为了东南亚地区的佛教中心。

佛教对人不利影响,佛教带来不好的影响(9)

(“佛国”缅甸)

2、佛教内部的斗争不利于其在海岛地区的传播:

斯里兰卡是佛教向东传播的基地,所以斯里兰卡佛教的发展对东南亚的佛教有着很深的影响。彼时斯里兰卡僧团中产生了无畏山寺派和大寺派,12世纪中期,大寺派借助政权的力量将无畏山寺派彻底消灭,这次的斗争对佛教在海岛地区的传播产生了不利影响,因为海岛地区主要流行无畏山寺派。

在此以后,海岛地区与斯里兰卡之间无论从僧人的来往、经文的传颂和教义的解释等方面,无法再建立密切的联系,所以当伊斯兰教到来的时候,佛教在海岛地区无法再保持优势。

佛教对人不利影响,佛教带来不好的影响(10)

(东南亚宗教分布图)

3、大乘小乘教义不同,佛教在两个地区传播的结果也大不相同:

中南半岛流行的是大寺派,强调小乘教义,提倡不生产不劳动,单纯依靠化缘为生,所以小乘佛教的寺庙往往建立在村庄和城市中。海岛地区流行的是无畏山寺派,强调大乘教义,其强调僧人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强调的是普渡众生,因此大乘僧人往往特别追求传播佛法,大乘寺庙很少会建立在人员密集的地区。

佛教对人不利影响,佛教带来不好的影响(11)

(云南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寺庙)

4、与民众的粘合度也影响着佛教的传播:

小乘佛教僧人凭借较高的文化水平,在当地的文化教育、社会关系调节、民间争议处理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小乘佛教的僧人和当地居民关系十分紧密,民间基础十分牢固。

而海岛地区的大乘佛教僧人远离乡村和城市,很少参与当地社会建设,缺少民众基础。所以面对外界的宗教冲击,佛教在中南半岛能持续占据优势地位,而在海岛地区则逐渐衰落。

佛教对人不利影响,佛教带来不好的影响(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