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家庙供奉的是什么,回民家里供奉的图像是什么

首页 > 佛学 > 作者:YD1662023-04-14 14:34:17

回族家庙供奉的是什么,回民家里供奉的图像是什么(1)

百崎回族乡,位于泉州市惠安县境内,南面是辽阔的泉州湾,与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后渚港隔海相望。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这里一年四季气候温和,冬无寒风凛冽,夏无烈日酷暑,百崎也是福建众多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回族乡。

回族占据了百崎人口的大多数,百崎回族大体上都姓郭,他们的祖先在元末明初受朝廷委派来到泉州,最终又因为战乱而滞留此地,多次迁徙直至百崎安定下来,回族人已经在此地繁衍生息六百多年。

一般认为,他们的先祖是古代中东波斯地区的来华贸易商人。

而在今天,这些曾是异族的后代,除了习俗与汉人略有差异,外表几乎看不出异域痕迹,经过汉文化数百年的熏陶浸淫,百崎回族人早已“士农工商通与汉人同”。

历史上,他们不仅改名易姓,取汉人名字,还在当地建立起汉文化特有的宗祠家庙,并在庙中供奉祖宗神位,四时祭祀,这显然与回族人先祖的宗教信仰相悖。

那么,他们的祖先阿拉伯商人,又是如何在泉州落地生根,并易名为汉姓郭,几乎安然无恙的经过了数次朝代更迭的呢?

这一切还得从南宋时期说起,宋朝只占据当时中国版图的半壁江山,为此不得不扩大对外贸易,以此来增加朝廷财政收入。

南宋治下的杭州、泉州、广州等地,都聚集了大量的异国商人,其中又以来自中东阿拉伯人居多。

元朝时期,蒙古人吞并宋廷,他们一如既往加强商贸,甚至推行“抑汉”的政策,一时间各地朝廷机构充斥着蒙古人、色目人。

回族家庙供奉的是什么,回民家里供奉的图像是什么(2)

百崎郭氏的祖先,波斯名为伊本·库斯·德广贡,他本来是元廷治下杭州的一名小官,因受朝廷的命令来到泉州督运粮草,恰巧碰上元末群雄并起,道路不通,因此滞留在泉州。

后来,泉州爆发“亦思巴奚之乱”,这场战乱连绵整个福建东部地区,导致了十年的混乱,泉州港也因此而没落。

为了躲避战乱,伊本·库斯·德广贡将名字中的“库斯”易为汉姓郭氏,改名为郭德广,先是居于晋江南岸的法石地区,直到明朝洪武之时,他的孙子才正式迁居百崎。

据《百崎郭氏回族宗谱》记载:我祖自开基白奇(百崎)以来,曾贮天经三十部,创礼拜寺,尊重经教,认主为本。

这说明在郭氏自定居泉州三代以后,其宗族仍然以伊斯兰教为本,但是在周边汉族环绕的环境中,在强大的汉文化面前,郭氏的后代逐步被汉人同化,开始融入汉文化圈。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百崎郭氏攀附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勋郭子仪为先祖,伪称自己出自汾阳郭氏(郭子仪曾封汾阳王)一脉。

在百崎回族乡内,始建于明代的郭氏家庙的大门匾额之上,赫然写着“汾阳衍派”,柱子上则写着一对楹联: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

可见,汉文化对郭氏影响之深。

百崎郭氏开基祖先郭仲元曾经教育子孙:乡邻熙熙,毋相欺灭。他深知要想在百崎落叶生根,郭氏便需要和周边的汉人保持睦邻友好,否则必然大祸临头。

这四个字被当成家训,世代传承,在数百年的时光中,百崎郭氏几乎不曾和邻村闹过民族矛盾,可见汉文化及其地区之包容宽广。

今天的百崎,儒、佛、道、基督教,乃至闽地特有的地方保护神,诸如“妈祖”、“保生大帝”、“广泽尊王”等不一而足,反而回教成为信众最少的宗教。

百崎郭氏虽然是回族,但实际上,在数百年的历史融合下,他们已然与闽南汉人一般无二。

回族家庙供奉的是什么,回民家里供奉的图像是什么(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