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施工队的队员带着口罩,顶着微弱的灯光,小心翼翼地对城楼的架构进行了拆除。
若是其他的木制建筑的拆除,对于这些经验丰富的队员们仅仅只有几天便可以完成。
而天安门的拆除工作却前前后后持续了一个多月,并且,此时已经是冬天,北京已经十分的寒冷,即使有着保暖设施,但对于工人们的施工来说,困难也是极大的。
但即便如此,工人们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完成了拆除任务,在幕布的遮挡下与严密的保密措施下,路过的北京市民们,竟然都没发现天安门城楼的消失。
因此,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天安门老城楼默默地消失在了北京。
不过,这只不过是天安门城楼“浴火重生”的必要前置条件罢了,仅仅几个月后,它便会重新屹立在北京以及中国人民的眼前。
天安门的新生在拆除工作顺利完成之后,下一个摆在施工队与诸多历史学家面前的,便是天安门的重建工作。
好在,此前在国务院的安排下,诸多的建筑学家与历史学家就已经对天安门的老城楼进行了详细地记录,并且提前准备了天安门城楼重建中需要用到的木质结构。
据当年亲自参与过天安门城楼重建的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会长马炳坚所说。
在天安门城楼工程正式开始的一年前,北京房修二公司与一公司便已经开始筹备制作天安门城楼中所需的各类精细木质结构与部件。
其中共有各类柱子132根,各种梁112根,各种檩160余根,各种枋 180余根,各类斗拱138攒,椽子、 望板等构件数不胜数,所用木材将近4万立方米。
并且所有部件都是依照古制制作,100多个经验丰富的木匠,用半手工半机械的方式,花费近一年时间才打造出来,工程量甚至可以算得上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木质古建筑工程之一了。
此外,天安门老城楼的所拆除下来的部分木质结构也没有就此被废弃,其中很多都被用在了新城楼的建设中,使得新的天安门城楼中仍有老城楼的灵魂。
在这样充足的准备下,天安门新城楼正在北京房建一公司、二公司、以及北京市第五建筑公司的诸多队员的努力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同时,在诸多设计人员的努力下,重建后的天安门城楼在不改变其整体架构的情况下,新添加了诸多的现代化设施,如电灯、暖气、摄影棚、摄像机、电梯等等。
这座近600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在科技的时代焕发了新的生机。
最终,在1970年的4月初,天安门重建工程初步竣工,仅仅用时112天,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并且整个施工过程中,动用了全国21个省市的216个部门 ,先后有数万人参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此工程,单单是在幕布后工作的施工人员,就曾在一日之内达到了2700余人的高峰。
但更加令人感到惊奇的是,纵然有这么多人参与过这个工程之中,却没有一个人将天安门城楼重建的消息外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