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积上说,西班牙有50.6万平方公里,而葡萄牙只有9.2万平方公里,后者约为前者的五分之一;从位置上说,葡萄牙的北面和东面完全被西班牙包围,剩余的西面和南面濒临大洋,毫无退路可言;从人口上说,葡萄牙有1030万人,而西班牙有4710万人,双方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从文化上说,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有90%的互通性,两个国家文化相通,根本不存在交流障碍。仅仅从数字上看的话,上述任何一个指标都足以证明葡萄牙不可能摆脱西班牙而单独存在,但它偏偏就是一个独立国家。
鉴于两者之间如此近的距离(不论文化还是地理),如果说西班牙从未对葡萄牙有过兼并之举,未免有些不符实际,但吞下葡萄牙之后的西班牙最终却因“消化不良”而不得不吐出这片区域。事实上,尽管西班牙的体量比葡萄牙大得多,但葡萄牙建国的历史却比西班牙早很多,在数百年的演进中,葡萄牙人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这也是他们后来死活不愿与西班牙人一口锅里吃饭的原因之一。
起先在阿拉伯帝国如日中天之际,来自北非的柏柏尔人跨过直布罗陀海峡侵入了伊比利亚半岛,彼时半岛上到处都是穆斯林的清真寺,仅剩的基督徒不得不退守北部山区,与此同时长达7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拉开帷幕。在穆斯林与基督徒长期的拉锯之下,一个强大的基督教国家诞生在伊比利亚半岛北部,其名称为“卡斯蒂利亚—莱昂”王国,简称“卡莱王国”。11世纪末期,卡莱王国收复今葡萄牙北部的一片土地,国王阿方索六世便将其作为嫁妆封给了自己的女婿亨利,也就是后来的葡萄牙伯爵。
此时的葡萄牙只是卡莱王国下属的区域,而西班牙更是连影子还没有出现。亨利去世以后,其子阿方索·恩里克斯便决定独立,于是经过几十年卧薪尝胆之后,终于在1139年正式登基为葡萄牙国王。尽管卡莱王国对此不予承认,但无奈葡萄牙有教皇撑腰,最后卡莱王国只能接受既定事实。在随后的乱局当中,伊比利亚半岛上共出现葡萄牙王国、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三个较大的势力。公元1474年,卡斯蒂利亚国王亨利四世亡故,因其没有儿子,所以他嫁给葡萄牙国王的女儿胡安娜和嫁给阿拉贡储君的妹妹伊莎贝拉便都宣布自己为卡斯蒂利亚的继承人。
最终受阿拉贡支持的伊莎贝拉获胜,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随即合并,近代西班牙的雏形也由此奠定。尽管成立时间较晚,但西班牙的各项指标均碾压葡萄牙,西班牙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兼并葡萄牙,终于在1581年的时候机会来了。彼时葡萄牙国王恩里克去世,同样因为无嗣而导致王位空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依据血统远近的原则加冕为葡萄牙国王,西葡两国走上合并之路,但事实证明这条道路的艰辛远超腓力二世的想象。
由于两个国家共同拥立一个国王,葡萄牙和西班牙组成了脆弱的伊比利亚联盟,然而这个邦联的政治基础十分薄弱,除了相同的国王之外,双方几乎找不到任何共同利益。在合并的数十年里,葡萄牙始终在寻找机会摆脱西班牙的统治,为此双方矛盾和斗争不断。随着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国的失败,西班牙的统治力量摇摇欲坠,葡萄牙趁机于1640年宣布独立,而英法均明确表示对葡萄牙的支持,至此西班牙明白通过武力兼并葡萄牙终究是一条不可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