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年,海地参议院将不识字的黑人卫队长福斯坦·苏鲁克选为总统,福斯坦上台后即将那些试图操纵他的参议员放逐,并在1849年废除了共和国。1849年8月26日,总统福斯坦·苏鲁克复辟称帝,自称“福斯坦一世”,建立海地第二帝国。1859年1月,身为参谋长的塔巴拉公爵法布尔·热弗拉尔将军发动政变,迫使福斯坦退位,自任总统。
1859年海地君主制再次被推翻,最终确立共和制。海地是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共和国(在北美洲排名第二,独立时间仅晚于美国),又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从殖民地独立的黑人国家。
在独立后的海地,保留了壁垒森严的种姓制度,在所谓“高贵人”种姓中,黑白混血人居多,此外也有富有的、血统比较纯粹的黑人。他们居住在城市中,在乡下拥有地产,垄断了文武官员、法官、律师、医生等职业。全国另外97%的人口(几乎全部是黑人)则地位低下。
1867年,南方黑人发动起义,总统从北方农民中征召部队来镇压,从而引起海地北方与南方之间的长久敌意,热弗拉尔在国内政治*乱中被迫辞职。热弗拉尔下台后,海地即陷入内战状态中,并最终招来外国干涉。
1908年到1915年,海地发生了6次政变,更换了8位总统,陷入长期的内乱和内战中。虽然海地宪法禁止外国人拥有土地,但法国和德国的商行通过当地代理人在海地获得了许多土地所有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通过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引申”而扩大了门罗主义的范围,占领了加勒比海地区的波多黎各和古巴。1915年5月,海地又一次爆发政变。统治者让-维布伦·纪尧姆·桑下令*死监狱中的所有政治犯,他本人则在不久之后被冲入法国公使馆的暴乱民众*死并被肢解。海地陷入无政府状态,最终招致使美国的入侵。
1915年7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子港登陆,控制了局面,遴选出一个美国认为合适的总统,并强制海地全面推行美国式的政治制度。20世纪30年代之后,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被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睦邻政策取代。1934年,最后一批占领海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撤出海地。美国撤军后,斯泰尼奥·文森特总统统治海地直至1941年。
1941年12月8日,海地向日本宣战,之后不久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地总统埃利·莱斯科同美国密切合作。经过几任总统轮换,1957年9月,在美国操控下,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博士被军事委员会推选为海地总统,从而开始了杜瓦利埃家族对海地29年的统治。1986年,弗朗索瓦·杜瓦利埃之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下台,以亨利·南菲将军为首的“全国执政委员会”实行军事统治。1988年海地举行首次民主选举。
1990年,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被选举为总统,但他的任期被军事政变破坏。1994年,在联合国授权的国际干预下,阿里斯蒂德重返总统职位。2000年,阿里斯蒂德再度当选为总统。2004年爆发动乱,阿里斯蒂德总统流亡国外,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进驻。
2006年2月7日,海地的总统和议会选举举行,33名候选人竞选总统,另有1300名候选人角逐议会129个席位。2017年10月,联海团结束维和任期,由联合国海地司法支助团接任。11月,海地宣布重建军队。2021年7月20日,海地新政府成立。
海地与中国的关系
1954年,海地和中国台湾地区蒋介石政权建立所谓的"邦交",目前仍和台当局保持“邦交”关系,但是海地对中国大陆给予单方面免签证待遇。美国是海地最大的援助国家和最大出口国。中国重返联合国时,海地是追随美国投反对票的国家之一。
2018年,前台“友邦”布基纳法索宣布与台当局“断交”,台当局为“维稳邦交”,在当年5月29日邀请各“邦交国”元首访台,最先“打前阵”赴台的正是海地总统莫伊兹。当然,他的目的就是钱,台当局立即砸1.5亿美元(约45亿新台币)贷款给海地。
但是,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世界影响逐渐扩大,海地不可能和中国断绝联系。1996年,当时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和时任海地外交部长郎尚签订了互贸协议。1997年,中国驻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在太子港设立。
从2004年开始,应联合国要求,中国连续向海地派遣维和防暴队。中国维和警察的飒爽英姿也在世人眼前频频亮相。中国央视CCTV还为赴海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英雄们拍摄了一部军事专题片《在海地维和的日子》。
2004年10月,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赴海地维和,这是中国首次派成建制的防暴警察部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一个分支机构)。中国国旗在太子港迎风飘扬,为海地人民带来和平和稳定,为维护海地和平、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维和部队也做出了伟大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