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秘一笑的意思,诡秘一笑的成语意思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7 02:19:17

阅读范仲淹,就是阅读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

书接上回。

应天府名门望族出身的李纮,自听说朱説也就是范仲淹的身世后,钦佩他的为人,也同情他的际遇。想到叔父家二十岁的三妹尚未定亲,一大家人都在为此着急,就萌生了撮合朱説和三妹成亲的念头。他时常在三妹面前夸赞朱説,又借观灯之机,刻意安排朱説与三妹一见。李纮留心观察三妹的反应后断定,经过几个月来的铺垫和这次的见面,三妹对朱説已然动心。有了这个基础,他就好向叔父说透了。

正月十九,上元节收灯。一用罢晚饭,李纮便赶到叔父李昌言的宅邸。李昌言刚送走客人,见李纮进来,劈头问:“纮儿可听说过一个叫郑戬的书生?”

李纮思忖片刻,答道:“侄儿不识得,但听说过他的一首诗,有‘春到不择地,石傍花自开’之句。”

李昌言点头道:“适才来的客人乃侍御史张士逊,他提到了这个人。说郑戬乃吴县人,早年丧父,发愤读书,游京师,曾投在文坛领袖杨亿门下,深得杨公赞赏。”

李纮心里一沉。作为应天府名门望族,李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择女所配,必于寒素之门。叔父提到郑戬,必是有为三妹定亲之意。李纮觉得,三妹性格温婉,配于朱説再合适不过。他清了清嗓子道:“叔父大人,在侄儿看来,天下布衣俊杰,莫过于朱説其人!”

“我怎就未听说过?”李昌言不以为然道。

“时机未到之故。”李纮勾头咽了口唾沫,继续道,“朱説乃书院生徒。刻苦攻读,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物不给,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朱説不以为苦。”

李昌言摇手道:“世上还有连糜粥也吃不上的人呢!”

“那不同!”李纮辩解道,“朱説是有境界的。书院师生皆谓朱説是颜回转世。”

李昌言捻须不语。

李纮的袖中,特意揣来朱説新写的《咏诗五首》诗稿,他慌慌张张掏出来,呈递给叔父。

李昌言轻描淡写地说:“读书人,谁不会写几首诗;读过圣贤书的人,谁不会说几句大话!”言毕,把诗稿递给李纮,起身往内室走去。

望着叔父的背影,李纮顿足挠耳,头上冒汗。镇静片刻,忽然灵机一动,快步向后院走去,到了二门外,唤道:“三妹——”

李三妹忙迎了出来,眉梢间挂着甜蜜的笑意。

“三妹,有人要给你提亲了,不是那天你看到的希文。”李纮沮丧地说。

三妹愣了一下,笑容瞬间不见了,抿着嘴不出一语。李纮凑过去,附耳向她嘀咕了几句。

三妹这才缓过来,命女使把小妹唤来。

须臾,十六岁的李家小妹欢快地走来了,李纮盯着她,把郑戬吹嘘了一番。他知道小妹最喜读诗,便摇头晃脑把郑戬的那句诗吟了出来。

“大哥是什么意思呀?”小妹忽闪着眼睛问,又转向三姐,“三姐,你说呀!”意思分明是说,既然郑戬那么好,哪里轮得到她呢!

李纮诡秘一笑道:“你三姐已有属意之人。”他拉了拉小妹的衣襟,“快去找大人说,过这个村没这个店!”

小妹见三姐红着脸,低头不语,这才相信哥哥并非捉弄她。她在父亲面前一向撒娇卖乖,没有不敢说的话,果真拉上三姐就往前院走。

(郭宝平著长篇历史小说《范仲淹》故事梗概之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