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认轻度失智为正常老化,将延误治疗先机国际上将65岁以上人口佔总人口比率达到14%及20%,分别称为高龄(Aged)社会及超高龄(Super-aged)社会。我国已迈入高龄社会,在医学进步及健保高品质的情况下,中国人愈来愈长寿,失智人口当然也随著逐年增加。
目前科学发现人的大脑有神经可塑性,可以一直持续发展至22~25岁到达颠峰,然后慢慢逐渐下滑。从研究看来,磁振造影检查刚开始显现大脑萎缩时,尚未出现失智症状。许多极轻度的阿兹海默症一开始只是海马迴萎缩造成记忆缺损;后来才会进展到整个大脑慢慢萎缩,而开始逐渐出现忧鬱、失能、迷路、幻觉妄想、不认得家人、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等中/重度失智症状。
65岁以上人口约8%有失智症,其中四分之三是极轻度/轻度失智,只有四分之一是中/重度失智。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常把极轻度/轻度失智误以为正常老化,因而延误延缓及治疗失智时机,造成后续大多都在处理重度失智的安养问题,是非常可惜的。
国际权威统合研究分析,12大失智危险因子一览去年,权威医学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文章经由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研究发现,虽然有60%的失智原因不明,但已知有12个危险因子,影响总共40%的失智成因,条列如下:
- 听力丧失(8%):使用助听器是防止衰退的最有效的帮助
- 低教育程度(7%):较高的儿童教育水平和终身高等教育,可透过建立大脑认知储备而降低风险
- 吸烟(5%):包括二手烟。无论任何年龄,戒烟都是有益的
- 忧郁(4%):会导致海马迴萎缩风险增加
- 社交孤立(4%):高社交接触(社交活动)会有更好的晚年认知功能
- 创伤性脑伤(3%):应避免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受伤或跌倒
- 高血压(2%):中年时收缩压若高于130mmHg,会增加风险
- 身体活动量不足(2%):每周至少1次45~60分钟中等剧烈体力活动可降低风险
- 空气污染(2%):与二氧化氮(NO2)及PM 2.5浓度有关
- 酒精摄取过多(1%):每天饮酒多于30毫升酒精(或24克纯酒精,约等于1瓶600毫升或2罐300毫升啤酒)会增加风险
- 肥胖(1%):身体质量指数(BMI)不宜超过30
- 糖尿病(1%)
因此,根据以上风险我们建议:
使用助听器治疗听力损失;需要帮助人们佩戴助听器,因为许多人认为它们不可接受、难以使用或无效,其实助听器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调整,才能达到最舒适的设定
防止个人处于头部外伤的高风险,尤其是驾驶交通工具时应特别小心
透过健康食物供应、增加运动环境,以减少肥胖和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维持中年甚至晚年的身体活动
在愉快没有压力、避免生气的时候,大脑可维持比较高的血清素、增加脑源性神经滋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可维持掌管记忆的海马迴健康,降低失智风险
如果在医院精神科(心身科)或神经内科就医确诊失智,也不须惊慌,目前可以开立治疗药物,也可就近至政府出资辅导设立的失智据点,参与认知促进、延缓失智活动。药物与据点活动两者并行,疗效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