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6日,中瑞蝴蝶多样性与进化研讨会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活动由2012届菁英学员王厚帅发起,广州留服中心协办
2018年1月20日-21日,40位来自科研、医疗、教育、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菁英学员赴清远开展智力帮扶活动
2019年6月19日,“海归博士进校园”活动走进位于广州南沙东部的广州市英东中学。活动同时举行“海归博士进校园示范学校”授牌仪式
2020年9月17日,第十届菁英学员参观广州归谷科技园园区
摄影 | 本刊记者 季昕
2020年1月25日,农历庚子年大年初一,广州留学人员和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原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广州留服中心”)项目服务部部长郭宁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这个春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大都居家隔离,用手机互发祝福信息。郭宁拿起手机翻看,大部分信息来自“广州市菁英计划群”,群里已经炸开了锅,话题只有一个:怎样把在国外买到的口罩寄回国内,支援抗疫第一线……
9年前,郭宁初次接触菁英计划,主要协助为菁英学员办理签证,之后增加了派出前的培训工作。正式与菁英计划面对面,是2014年底。这一年,郭宁正式接手菁英计划的全面日常管理工作。同年,市教育局在牵头启动菁英计划并成功运作四届之后,决定把接力棒传递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项目运作4年后,已经有毕业学员返穗,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好更直接的服务,让他们能更顺利地在广州落户安家,融入广州的城市发展。此时,菁英计划已从初期派出为主到派出和回国落地服务并重,从这一点来说,人社部门具有更多服务优势。
“菁英计划正式启动后,随着学员不断派出,服务和管理工作就显得愈发重要。之前是教育局承担,但并没有专设的部门和人力,我们很多工作人员都是兼职做这项工作,既不专业,也容易分散精力。”谷忠鹏说。他认为,承担菁英学员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并非一般的服务人员可为,菁英计划每一届从启动到派出,包括帮助学员解决境外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为他们在回国后提供就业服务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处理得当,需要具备各方面素质。从长远来看,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而人社部门对口人才工作,在运作高端人才项目方面更具便利和优势。
于是,经市委组织部批准,“菁英计划”留学项目领导小组从市教育局移至市人社局,所辖广州留服中心负责项目执行和日常管理,具体运作和落实则交给了该中心项目服务部。
对于一个助力城市发展的首例地方政府公派留学项目来说,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启动难,传承更难。郭宁身上的压力不比当年的谷忠鹏小多少。然而,宝剑锋从磨砺出,难度大,更能体现工作的价值。广州留服中心的菁英计划服务团队只坚持一个原则:把这项计划打磨雕琢得更加精细致密。
2017年,《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实施办法》重新修订,2019年再次修订,整个项目进行了提标扩面、优化提升。首先,留学院校调整为全球位列前150名的国际知名高校或排名前50名学科领域所在高校;其次,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了增补,选派目标更加精准;第三,扩大选派范围,港澳台学生也纳入菁英计划选派视野。
“第一届因为时间匆忙,所以只有评审,没有答辩环节。第三届开始加入英文答辩,就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口语能力。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培养高质量人才,所以准入门槛还是要设高一些。”据郭宁介绍,从第五届开始,菁英计划又增加了纸质评审,由专家对申报者的初审材料打分,分数和答辩成绩各占50%,根据综合成绩确定最终人选。2018年,答辩过程开始增设心理测评。“出国学习和工作要承受很大压力,近些年频繁出现高学历学生学者留学期间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象,所以我们在答辩后进行网络测评,如发现问题会及时处理。”
标准更严格,却也更有温度。近几年,菁英计划的实施细则更加人性化,例如根据学员留学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员导师的培养周期和海外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适当延长菁英学员的培养期限,为学员打通深造和晋升的通道。
针对菁英计划,除做好项目的选拔、评审、公示及学生在国外的系列服务管理工作外,广州留服中心的工作重心也逐渐偏向学员回国后的服务,在学员按期回穗后,协助其回定向培养单位或推荐意向就业,并为意向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创业政策咨询、融资服务、法律知识等,或推荐参加教育部“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
“现在回国的菁英学员越来越多,为帮助他们做好个人发展规划,我们每年还为菁英学员举办各类联谊公益活动,增进菁英学员的交流沟通,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凝聚力。为便于留学各国菁英学员沟通交流,我们建了微信群,成员包括所有菁英学员、本部门工作人员和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还根据不同国家建了分群,经常在群里分享就业渠道、入职培训、面试技巧等各种信息。”郭宁说。此外,服务广州、回馈社会一直是他们为菁英学员灌输的成才理念。广州留服中心先后组织菁英学员赴两省七地开展智力帮扶、智力支边活动,举办各类医疗教学研讨会、电子商务类、信息技术类、农业类技术讲座,开展农业领域技术指导。菁英学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海归博士进校园”等公益活动,利用各自所长回馈社会,传递“菁英力量”。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州留服中心阵脚不乱,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迅速掌握湖北籍菁英学员的返乡过年情况,先后发布《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调整“菁英计划”留学项目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和《致海外菁英学员的一封信》,针对海外疫情暴发情况菁英学员如何应对予以明确指引和心理安抚。
“这是菁英学员和祖国的守望相助。”说到春节时微信群的那次“炸锅”,郭宁感触颇深。疫情暴发初期,广州留服中心多次组织海外菁英学员捐赠物资活动,学员们在海外也积极行动起来,跑遍学校和住所周边的超市和药店采购口罩等防护物资。经过通力合作,刻着“菁英”印记的抗疫物资和捐款从世界各地汇聚广州,并转寄至武汉抗疫一线。而随着国外疫情形势逐渐严峻,广州留服中心迅速将世界各地的学员按国家进行分组,并对各组的抗疫物资需求进行统计。3月,中心采购的抗疫物资便寄往世界各地学员的手中。“这一来一往间,我们的服务也传递了祖国与海外学子之间的大爱。”郭宁说。
如今,菁英计划针对人才已形成行前培训、国外跟踪、回国服务、菁英联谊的全链条服务。2017年,为进一步服务在穗菁英学员,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谊会(以下简称“菁英联谊会”)成立,由学员担任理事和监事,为会员提供就业推荐、创业指导、项目合作、人才交流、法务咨询等服务。
“把学员看作家庭成员,着力建造一个菁英之家,逐渐铸成一个人才品牌,这是长久经营一项人才计划的根本。我们需要人力和资金,但更需要扩展视野,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这也是我们成立菁英联谊会的原因。”郭宁说,让菁英学员管理运作属于自己的组织,主持自己的活动,希望能够借此发挥更大的作用,扩大这个项目、这个群体的影响力,把整个广州市的海外人才工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学员篇——化蝶·成器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菁英学员都是一个团结的高层次人才群体。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能表现出一定的引领作用,积极上进,敢于创新,热心公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培养与质量管理处副处长张毅芳说。
大学,是菁英计划的生源大户。中山大学是菁英计划迄今为止最大的选派单位,十年间为菁英计划输送了超过100名学员。这些学员学成归国后,大部分返回中大,有的在学校任教,有的在各附属医院成为一线医生,有的就任专职科研人员。“菁英计划不仅仅是一个派出计划,对中山大学来说,它同时是一个很好的‘反哺’项目。”张毅芳说。
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次数最多的名字是王昌栋,他是菁英计划首批派出学员,于2011年12月以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从中山大学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计算机科学系留学,一年后回国,2013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作为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王昌栋结合在中山大学本硕博9年以及留学期间所学的学生培养方法,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本硕博优秀学生培养体系。7年多时间里一共培养了80多名优秀本科生,其中90%以上赴国内外名校读研深造;培养了接近30名在学院名列前茅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和1名博士研究生,其中有近10人次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指导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此外,王昌栋还探索了优秀学生培养方法,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发表题为《优秀本科生如何做科研》的文章,多次在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作题为“百转千折科研路,始于学生胜一筹”的优秀学生指导报告,促进高校间的学生培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