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专家们心中惊奇不减,还多了很多疑惑:这么多价值连城的金银宝器,为什么会被埋在何家村的地下?
又会是谁将它们埋到地下的呢?
究竟是谁埋下了它们?挖出来的3个罐子里,装着占到全世界现存数量一半的唐代金银器,一般的达官贵人也没资格拥有它们。
由于这些金银宝器是在何家村被发现的,因此专家便将这些文物称之为“何家窖藏”。而关于这些文物的藏宝人,考古界主要出现了两种身份猜想。
第一种是著名的考古学家郭沫若提出来的。他认为这些金银宝器属于唐邠(bīn)王李守礼的后人,理由是何家村所在的位置。
在唐朝时期,何家村位于长安城的兴化坊中部偏西南的地方,而邠王府恰好就位于这一带,这些金银宝器大概是在安史之乱时,邠王为了抓紧时间逃跑,在慌乱之中就将这些宝物埋在了地下,只是后来没能再挖出。
所谓的邠王李守礼,其实就是章怀太子李贤的次子,从他的身份来看,他的确有资格拥有这么多的宝物。
但很快这种说法就遭到了其他学者的反对。这些学者认为,李守礼虽然贵为邠王,每年的俸禄却并不多,再加上他挥霍无度,曾因为经济拮据而发过牢*,不可能留下如此巨额的珍宝。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齐东方教授则认为,这些宝物是唐租庸使刘震埋下的,时间是在安史之乱平定大概20年之后的唐德宗时期。
当时各地拥兵自重的节度使从未消停过,叛乱时常发生,朝廷拿他们没什么办法。这个租庸使刘震过去也曾居住在兴化坊内,利用职务之便,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财宝。
根据史料记载,泾阳兵变时,刘震派人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避难。当叛军攻入长安,跑进皇宫内库大肆掠夺金银财宝,百姓也遭到抢劫。刘震为了躲避战乱,就将大部分宝物埋到了地下。
后来唐德宗因为刘震依附过叛军,将他与妻子一起斩首,他们的子孙并不清楚藏宝的地点,也就没有前去挖出,让这些宝物在地下深藏千年之后才得以重见天日。
这个说法还有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在那些出土的金银宝物中,有一种带有“庸调”铭文的银饼,而刘震正好就是租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