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城
方殿春 张克举
一、引言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而作为地理实体的标志和符号的地名的命名,则是有着一定含义的。我国古代基本遵循下面两个原则:第一,据该地的历史传说、物产资源、自然景物的特点得名的所谓“因事名之”的方法(《越绝书·地传》:“练塘者,勾践时采锡山为炭,称炭聚,载从炭渎至练塘,各因事名之……”。);第二,以自然山水为坐标,即“水北为阳,山南为阳”的命名方法(《春秋公羊传》何休注。)。
沈阳的得名也正是依照上面的原则。沈阳最早又曰沈州,是因城南有浑河(沈水)而得名,即沈水之阳。
二、沈阳一名之由来沈阳城大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辽、金时代曾经称为沈州,元代称沈阳路,明代称作沈阳卫。此沈字,皆因城南之浑河曾一度曰沈水而得名。
浑河,最早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玄菟郡高句丽县注:“辽山,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隧入辽水。”《水经注》亦记:“小辽水,出高句丽县辽山,西南流经辽阳县与大梁水合。”至辽代,据《辽史·地理志》云:“东梁河自东山西流,与浑河合为小口,会辽河入于海,又名太子河,亦曰大梁水;浑河在东梁、范河之间。”
可见,无论是辽水、小辽水或是浑河,都是对此河不同时期的称谓,而从辽代始叫浑河,一直沿用至今。但《元一统志》中云:“浑河在沈阳路,源出贵德州东北,西南经沈州南十五里。旧称沈水,水势湍急,沙土混流,故名浑河。今水澄澈,遇涨则浑。”此“旧称沈水”系指何时,即沈水之名究竟始于何时,《辽史·地理志》中已称浑河,叫沈水起码应先于《辽史》此条所记的时间。查《辽史·太祖本纪》神册六年十二月:“诏徙檀、顺民于东平、沈州。”可知神册六年时辽代沈州已建置。
关于辽代沈州,《辽史·地理志》载:“沈州,……本挹娄国地,渤海建沈州,故县九,皆废。”那么,辽代沈州即是渤海沈州的移置。但在《新唐书·渤海传》里不见沈州名,又据《辽史》注释所引《元一统志》的九县名称,有沈水县应属潘州。对这一点,金毓黻在《渤海国志长编》中分析较详。我们认为辽代改为沈州,绝非是误潘为沈,因大量的辽代史料与出土刻石均称沈州。这里也不排除《新唐书》在撰写或刻书时有错误的现象,但首县沈水有误则是不可能的,否则不会出现辽代取沈水县为沈州之名的偶合情况。现暂肯定《新唐书》记载是正确的,为何辽代不用潘而用沈?推之,汉称契丹为蕃,蕃、潘二字音相近似,故契丹正为避此之讳,而采用其首县沈水一名,来宽慰初移渤海之民,以达到侨立的效果。
总之,辽太祖初年沈州已置。按沈(渖)字,有水意,所以,浑河称沈水也应不迟于辽代初年。
沈水即今之浑河,古时又称为辽水、小辽水。辽金的沈州、元沈阳路、明沈阳卫皆因此而得名,沈阳正是发端于此。
(注:沈阳因沈水而得名,实际上沈水并不是今天的浑河,而是南运河的一部分。《辞海》说,沈水距旧城五里而出,故又称五里河。这条河是从今天的小河沿地区通过泉水冲击形成的一条河流,最终在今五里河地区汇入浑河。所以,这条河流才是沈阳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三、沈阳的历史沿革考古资料表明,远在7000多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一带劳动、生息、繁衍。近年来在沈阳北郊新乐宿舍发现一处原始社会的居住遗址,出土许多珍贵文物,证明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一支文化相当发达的土著民族活跃在这一带。进入阶级社会的商周之际,这里属肃慎分野。战国时期归燕国管辖,当时七雄之一燕国曾在这里屯兵戍边。
秦汉时隶属辽东郡,著名的燕秦长城在它的北、东外围通过。从此,这里的人口开始聚居。从目前在市区或郊区所发现这一时期的墓葬数量(金殿士:《沈阳南市区发现战国墓》,《文物》1959年第4期),都反映了当时人口密度是相当可观的。随着人口的增多,这一地区出现了城邑。沈阳地区见于古籍中最早的城邑是汉代,即汉代的候城。尽管历史上诸家对候城的考证,所论各异,但其说都主张在沈阳市附近。如李兆洛《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谓:“候城,今沈阳北。”汪士铎《汉志释地略》云:“候城,承德南”,承德即沈阳。《满洲历史地理》谓:“候城,今之奉天。”还有人以考古资料为据,认为候城即沈阳东南上伯官村故汉城址。
据史料记载,直至辽代,于此建沈州。
《辽史·地理志》:“沈州,昭德军,中,节度,……太宗置兴辽军,后更名,统州一县二,乐郊县为太祖俘蓟州三河民,建三河县后更名。”(《辽史·地理志》。)按《辽史》太祖神册四年俘蓟州三河之民移于此,侨立三河县后,改为乐郊县,乐郊之名始于辽,金沿用,后废。乐郊县为沈州治。
金代为沈州,昭德军,又更名显德军,后毁于兵火(《金史·地理志》。)。
元代,成宗时改为沈阳路(《元史·地理志》。)。
明代为沈阳中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置卫,洪武二十四(1391年)年建沈王府,永乐六年(1408年)迁于山西潞州。东有东牟山,南有浑河(《明史·地理志》)。
清初,曾在这里建都称为盛京(满语称“谋克敦”,即兴盛之意)。顺治十四年(1657年)设奉天府于盛京城内,故沈阳又有奉天之称。康熙四年(1665年)设承德县,宣统三年(1911年)废承德县,合并于奉天府,所以沈阳又曾一度称为承德。
民国初年沿清制,民国2年改奉天府为奉天县,同年4月,因省县同名,复用承德县,后因与直隶(河北)承德重名,遂改名沈阳县。1934年设奉天市,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为沈阳市,1948年冬辽沈战役胜利后,沈阳才真正获得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沈阳曾经是中央直辖市。1954年辽东、辽西两省合并成立辽宁省,沈阳为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一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