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更好地实验声呐的性能,俄罗斯甚至专门将一艘核子K403号潜艇改成了“声呐测试艇”,由此可见其重视。
都说雷达是潜艇的“眼睛”,声呐是潜艇的“耳朵”,那么声呐装置一般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又安装在哪个位置?
声纳装置一般包括基阵、电子机柜以及辅助设备三部分,基阵的主要功能是发射或接收声波,电子机柜则是囊括了发射接收显示和控制等诸多系统,对于辅助装置则是主要配合前两者使用的,能够帮助声呐基阵传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声呐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器件叫做换能器,它能够帮助声能与电能、机械能、磁能互相转换,同时还具备“扬声器”与“听筒”的能力,是声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块。
至于声呐的安装位置,在过去百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声纳一般安装在潜艇的头部,体质庞大,极为显眼。而现代声纳则可以安装在潜艇上的各个位置,甚至可以利用缆线将声纳拖在潜艇的身后,由此可见声呐技术的革新。
实际上,不仅仅是声呐的安装位置发生了变化,随着技术进步与研究深入,声呐技术的方方面面都在改变,预计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声呐将往以下4个方面发展:
第一,向系统性、综合性发展。传统的声呐系统指的就是一部声呐探测器,但是在未来声呐系统将会发展为有多部声呐组成的完备作战系统。这主要是因为在冷战结束后,海战已经进入了信息战的时代,声呐的发展必然会向知识与信息时代靠拢,美国水面舰艇装备的AN/SQQ89反潜综合作战系统就是最好的例子。
虽然现在的声呐探测已经卓有成效,但是在远程探潜方面还有所不足,而倘若想要更好地有效反潜,就得利用低频大功率与矩阵的关系以及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这展现了声纳在微观上的发展趋势。
第三,向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必然会驱使声呐系统转向智能化,尤其是第5代计算机的问世,更是促使声呐网智能方面转变,当神经网络的研究与计算机技术和信号的处理技术相结合,声呐智能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标准化的模块式结构在声呐设备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常见了,这种结构下的声呐设备,不仅互换性强、扩展性好,而且还便于维修、易于研发,其低成本、高能效的特点必然会引领声呐技术发展方向。
在世界各国中,我国的声呐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的声呐通信技术位于世界顶尖行列,蛟龙号潜入海底数千米的位置,仍旧能和母船相联系,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值得每个国人为之骄傲与自豪,蓝天救援队所表达的观点也没有错,如今我们能够在方方面面各领域使用声呐,的确是科研工作者们的功劳,不过使用者也无需妄自菲薄,毕竟工具再好,使用的依旧是人,使用者的贡献也是不可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