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怎么读音是什么,屳屲冚仚这四个字怎么读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8 21:21:08

畲怎么读音是什么,屳屲冚仚这四个字怎么读(1)

畲怎么读音是什么,屳屲冚仚这四个字怎么读(2)

畲怎么读音是什么,屳屲冚仚这四个字怎么读(3)

我有畲族的同学,还有畲族的同事、业务合作方,把我所知道的畲族相关知识分享与你:

一、基本情况:畲族,或称为山哈。早在唐代时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1956年中国国务院正式公布确认畲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族。从此畲族成为法定的族称。据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显示,畲族人口为7万余人。畲族有传统的三月三节。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主张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与瑶族同源,持此说者比较普遍。

二、语言文字:畲语是畲族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畲族人通用汉文,唱畲歌,且畲歌是潮州歌谣的源泉。 99%的畲族所操语言接近于客家语,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语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 。

三、分布:畲族本为广东东部最大的族群,但清朝时期,不少畲族已经汉化,成为客家人的主要成份之一,畲族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黔、皖、湘七省80多个县(市)内的部分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景宁畲族自治县[隶属浙江省丽水市]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有"中国畲乡"之称。

四、服装服饰: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现在畲族男子服装与汉族无异,而闽东、浙南的部分畲族妇女,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尤其是妇女的发式与汉族不同。少女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一条长辫子,盘在头上。已婚妇女一般都头戴凤冠,即用一根细小精制的竹管,外包红布帕,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妇女,发间还分别环束黑色、蓝色或红色绒线。冠上饰有一块圆银牌,牌上悬着三块小银牌;垂在额前,畲族称它为龙髻,表示是" 三公主 "戴的凤冠。传说中,高辛帝把自己的三公主许配给斩犬戎番王头有功的盘瓠。冠上还插一根银簪,再佩戴上银项圈、银链、银手镯和耳环,显得格外艳丽夺目。

五、民居

古老民居都是深宅大院,堂屋高大、宽敞,也是装饰的重点,神龛、窗棂都有镂空木雕和浮雕装饰。堂屋依木柱用木板隔间,板壁上露出半圆的木柱,在对应的木柱上贴着红纸浓墨的对联--每逢新婚、祝寿、春节等重大节庆都要贴对联。大门、天井是石雕装饰,前有照墙,后有回照墙。大厅、台基、墙体为三合土筑成,两边高出屋面的山墙为空斗砖砌封火墙,即青砖立砌,灰口极小,里面塞满鸡蛋大小的鹅卵石。老人们说:别小看这鹅卵石,它吸热好,冬天保暖,夏隔暑热。如果盗贼破墙,可用这鹅卵石砸他个头破血流。近年来,畲族民居基本上是砖木、石木结构,用砖墙隔间。通常盖两层,楼上有出廊到平台。

六、“好吃的”特色小吃有卤姜;咸菜,畲族风味菜,常用辣椒、姜、萝卜等腌制而成,称为糟辣椒、糟姜等:端午粽子,民间称牯角;乌饭,三月三的节令食品,是乌饭树(畲语称乌枝)的嫩叶捣细,用汁浸糯米,煮熟后即成乌黑发亮的乌饭。据说吃了乌饭即不怕蚂蚁咬。等。好吃的,只有吃了才知道,不在此赘述。

七、饮食禁忌:忌吃狗肉、蛇肉;小孩忌吃鳝、鳗;忌用筷子打猫,忌吃猫肉;忌用单只手捧茶招待客人;酒桌上忌空碗;上别人家做客,吃点心时忌吃光,应有所剩余;年初一忌喝菜汤,不然插田要下雨,整年出门要打伞;忌用脚踩地上饭粒,否则会被雷击死等等。

注:此文参考了360百科等公开资料。


小编简介:

孙庆国:读了不到2年高中,教了不到3年学(民办教师),参加了4次高考(自学高中教材)的机械工程师。

孙庆国:业余时间专注中高考30年,对中高考至今“不忘初心”、“痴心不改”、“死不改悔”、“顽固不化”、“一如既往”。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