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大雷音寺,拜别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带着徒弟木吒,也踏上了远赴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的征程。
菩萨这一次出行,颇有收获,不仅如意地寻觅到了西天取经的主人公——唐僧,还为唐僧选择了4位随身保护他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小白龙。
前往东土的过程中,观音菩萨遵从如来佛祖的叮嘱:踏看道路,不在霄汉中行,半云半雾,所过山水,谨记路程远近……
观音菩萨第一站停留的地方,被誉为三千弱水的“流沙河界”,也就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必经之地——八百里“流沙河”。
四大名著《西游记》里,这条河,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是借着观音菩萨看到镜像道出的。
原著第8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一章节中描写到,观音菩萨在云端望见的流沙河,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经过有八百里宽,上下有千万里远。水流一似的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
在这里存身的是唐僧的三徒弟,玉皇大帝身边的原卷帘大将——沙悟净。沙僧,被贬下凡,就在此处服刑受罪,每过七天,都需要忍受百下飞剑穿胸之疼痛。
西游神话中,靠吃人度日的沙僧,听到空中有人在对话,二话不说,就扑了过来,被惠岸行者拦住。
在观音菩萨的劝化下,沙僧心悦诚服地皈依到了佛门,拜唐僧为师,成为了取经团队中的一员。
观音菩萨是三界中的尊神,她亲眼望见流沙河,都感叹取经人不好过河,为此特别安排了沙僧吞食的九个取经人的骷髅头和红宝葫芦,组成了九宫格,才算安然渡过流沙河。
那么,凡人眼中的流沙河,又是什么印象呢?
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下,收下了大徒弟孙悟空,又在乌斯藏界高老庄,收下了二徒弟猪八戒,最后在流沙河,收下的才是三徒弟沙悟净。
当取经团队走过了八百里黄风岭,唐僧忽然惊叫一声徒弟,原来他望见了前方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浪滔天的河流,挡住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此地荒无人烟,鲜有人迹至,更无舟可渡,唐僧和八戒、孙悟空先后看过后,个个都捏了把汗,发愁:过河难!
因为,流沙河上的一块石通碑上写着四行小字: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唐僧最终平安渡了过流沙河。
网络中,有读者留言提问,唐僧取经所遇到的流沙河,到底指的是哪里,是否真有此河?
关于流沙河是哪里,网络中有观点认为:西游记原著中,多次将流沙河称为“弱水”、“黑河”、“黑水河”、“流沙”,很有可能就是甘肃张掖的母亲河——黑河的别称。
黑水河,是中国河西走廊3大内陆河流之一。流经沙漠盐沼凹地。金塔县天仓到内蒙古额济纳旗湖西新村称弱水(或称额济纳河)。
也有观点认为,西游神话中的“流沙河”,正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的一条主要河流——流沙河。这条河流上游的两条支流,左支源于邦敢山,自西北而东南穿越的最大坝子勐遮坝;右支发源于布朗山三垛山,经勐混坝子进入勐遮坝子东南与左支相汇东流,穿越勐海坝子进入景洪后汇入澜沧江。
在前面的西游记解读系列文章中,我们谈到过,明朝这部文学作品《西游记》的主人公唐僧,原型是唐朝前往印度取经的玄奘。
由玄奘亲自口述,弟子执笔记录成书留下的著作《大唐西域记》一书中,记载了玄奘西行取经,途经138个国家和地区、城邦。
查阅这些历史资料典籍,会发现唐僧所过的流沙河,极有可能是方圆八百里茫茫大戈壁沙漠——“莫贺延碛”。
莫贺延碛是一个令人谈名色变,闻名丧胆的地方。这个地方位于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今人称作“哈顺戈壁”,唐朝时此处以西皆称“域西”,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西域”的起点。
唐朝时期,莫贺延碛还有个形象的名字叫作“沙河”。据文献资料记载:沙河的名字,亦真亦假,容易给人错觉!因为他只有沙,而没有河,只有流动的沙子,没有流动的河水。
之所以古人将莫延碛称作“流沙河”,是因为这片大沙漠中,除了流动的沙子,呈现出河水东流的样子外,不仅毫无人烟,就连飞禽鸟不临,走兽更不至,放眼望去,四周到处是一片看不到尽头的黄色流沙。
流失泄动的沙漠沙子,一阵狂风刮来,就会将沙丘变成平地,或将坑凹变成数十丈高的沙丘,随时变幻莫测、飘忽不定的流沙地貌,宛若“无形而有万形”的河水。
或许,作者吴承恩老师将唐僧取经遇到的“流沙河”,比作流动不息的河水,写进唐僧取经历经的九九八十一难之中,正是受莫贺延碛大沙漠“流沙河”的启发。
西游神话中,唐僧受到观音菩萨帮助,加上沙僧吃过的9个取经人的骷髅头,才能平安过了流水河,真实的玄奘西行,他又是如何走过艰险无比的八百里流沙河界呢?我们将在下文具体谈一谈!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