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的十三首诗,余秀华诗50首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9 06:18:10

这首诗余秀华曾晒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受到了网友的追捧。不少网友的评价是:“人不可貌相。”是的,论长相余秀华应该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但她的情诗确实写得很美。这首诗,从开篇到结尾,都是极有艺术感染力的。

全诗可分为4小节。第一节由雨中的空山开始起笔。花朵因雨水而低垂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诗人用诗意化的语言,赋予其象征意义。花朵孕育着雷霆,它对春天无比虔诚。说实话,这样的比喻笔者首次看到,有点怪,却很亮眼,也很直接地引出在空山里行走的“我”。

第二节,自然就开始写我在山中行走时的样子。两种疼痛、两般不舍,是清醒和糊涂间的矛盾和纠葛。却原来,这场爱情是一场不合时宜、不被世人接受的爱情。至此,也就解释通了,为何美好的春天都是湿漉漉的。

余秀华的十三首诗,余秀华诗50首(5)

第三节,继续在山中行走,并引出“悬崖”这个意象。“鸟鸣山更幽”出自南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这一句很突兀。从后两句的话来看,此时诗人心中如巨浪般汹涌,但最终这些都化在了山的幽静中。幽静的环境与对爱情如火的执着,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这是很有艺术张力的。

最后一节是全诗最厉害的部分。原来她背上背着的、心里装着的“泥菩萨”,就是那份让她不得不小心翼翼的爱情。至此,女主人公的形象被完整地塑造出来了:她在春雨后,背着“泥菩萨”行走,步步踉跄,雨来时她用身体护着它。

至此,全诗戛然而止,接下来她会是怎么样的命运,雨会不会停、前方是否有悬崖、泥菩萨是否能安然无恙地躲过这场雨,都交给读者去想象。这种艺术留白的意识,余秀华的很多诗歌里都有。一位成熟的诗人,就是该懂得什么时候落笔。

余秀华的十三首诗,余秀华诗50首(6)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极难具体化的爱情,全部都形象化了。这份爱有多深,有多彻骨,其实她并没有用很直接的语言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让读者知晓。

为了配合这一形象,余秀华引入了山花、春雨、空山、悬崖等多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引入很自然,因为它们都是随着女主人公的行走,一路上看到的、经历的。这条明线,清清楚楚,所以意象没有一丝多余和生硬感。

而作为暗线的雨和泥菩萨,也同样是贯穿在整首诗里。这二者之间其实是有一个极强的冲突的,雨水会打湿泥菩萨,所以才需要女主人公去保护,那这份爱情是怎样的脆弱,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余秀华的十三首诗,余秀华诗50首(7)

张爱玲的恋爱观是: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余秀华这首诗里的爱情观是:喜欢一个人,就像捧着一尊泥菩萨,在山雨中行走

此诗的基调是略伤怀的,但字里行间却又是充满了力量的,这是其最大的魅力。对于真正喜欢诗歌的人来说,余秀华在生活里的泼辣、任性等,其实真的不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其诗作本身水平如何,才是最重要的。

当年骂李清照的人,并没被多少人记住,甚至在900多年后的今天,多数并不知道千古才女曾被人质疑过。人们记住的,只有她的词作本身,其它的是是非非都不重要,不是吗?欢迎讨论。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