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著名的诗30首,王安石十首最好诗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9 09:56:13

雪英飞落近,疑是故人来

“花下一壶酒,定将谁举杯”,我在春花旁置了一壶酒,是准备饮酒赏花,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我要和一位朋友一起饮酒赏花,那么,我一定要和谁一起举杯呢?王荆公在这里的感情,和李白在《重忆》中的感情是一样厚重的。

“雪英飞落近,疑是故人来”,诗人在沉思,一片片雪白的花朵,飞落下来,恍然间,诗人以为是老朋友来了。

一句,“雪英飞落近,疑是故人来”,这种感情,唐代诗人李益也有过,他在《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写道,“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雪英”,和大诗人屈原的“玉英”的寓意是相同的,都是指高洁、高贵、精英、英明、智勇双全的人。

所有,不少人说,这里的“故人”,应该是指宋神宗这样的人,只有他,才配得上是“雪英”,只有他,才能配得上是王荆公的“故人”!

5. 《山中·随月出山去》

相对而言,这首《山中·随月出山去》充满了禅意,颇有大诗人王维的意境。诗仙李白也有这样的意境,比如,他会写道,“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而这首《山中·随月出山去》,则更像王维的诗,写得更空灵:

随月出山去,寻云相伴归。

春晨花上露,芳气著人衣。

王安石著名的诗30首,王安石十首最好诗(5)

随月出山去

“随月出山去,寻云相伴归”,诗人了无牵挂,半夜随月而出,率性而行,天亮了,诗人又随云彩相伴而回来,来去都随性。而李白则没有这么自由,他是“山月随人归”,他有自己的目的,月是随他而行。

说这首诗像王维,是不是和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是一样的?

“春晨花上露,芳气著人衣”,春天的清晨,鲜花上都充满了露珠,晶莹剔透;而我一路走来,鲜花、露珠沾满了衣服,连衣服都香气袭人。

一句,“春晨花上露,芳气著人衣”,又让我们想起唐代诗人于良史的那句著名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都是一样的优美,都是一样的空灵!

6. 《自遣·闭户欲推愁》

古人对愁做了很多形象化的展现,比如诗仙李白就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愁就像水一样,斩不断;大词人李煜则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像春天一样绵绵不绝。而王荆公的这首《自遣·闭户欲推愁》,则对愁又做了另一种形象化:

闭户欲推愁,愁终不肯去。

底事春风来,留愁愁不住。

王安石著名的诗30首,王安石十首最好诗(6)

闭户欲推愁,愁终不肯去

“闭户欲推愁,愁终不肯去”,我关上门,想把愁推出去,但愁始终不肯出去,就要死死的缠住我。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也这样形象化过愁,他在《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中写道,“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王荆公是推愁,推不走,辛弃疾是避愁,避不掉。一样的形象化,一样的效果。

“底事春风来,留愁愁不住”,不知为什么,春天到了,春风吹来,再想要留住愁,却留不住了。这就告诉我们,人的心情是受环境影响的,所以,我们要多休息,要看好的风景,心情好了,才能更好的工作。

7. 《即事·云从锺山起》

如果说《山中·随月出山去》,既空灵,又充满了禅意;那么这首《即事·云从锺山起》则是充满了禅机,发人深省:

云从锺山起,却入锺山去。

借问山中人,云今在何处。

王安石著名的诗30首,王安石十首最好诗(7)

云从锺山起,却入锺山去

“云从锺山起,却入锺山去”,我每天看到云从钟山升起来,又到钟山深处落下去。诗人为云从山起、却入山去的云吐云吞的奇景着迷,却又悟出了什么。

“借问山中人,云今在何处”,我想问问山中的人,这云起漫山,翻腾不息,云去入山,归于寂灭,这云究竟是有是无,今在何处呢?

其实,世上的事何尚不是这样,当它发生时,你认为是天大个事,你无从解决,但天大的事情,终究会过去,可能会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所以,事情的得失成败,真的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经历过。

这首《山中》组诗有两首,后面一首写道,“云从无心来,还向无心去”,“云”,当然是指人经历的事情,“心”,则指事情的得失成败,所谓“无心”,就是不要关注事情的得失成败。

8. 《和惠思波上鸥》

这首《和惠思波上鸥》,又带了深深的归隐思想。王安石变法,晚年受到重大挫折,就自然而然心生去意。这首《和惠思波上鸥》,就表达了他归隐的心态:

翩翩白凫鸥,泛泛水中游。

西来久不见,梦想在沧洲。

王安石著名的诗30首,王安石十首最好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