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刷屏的公众文章对于女性之美,只剩下“少女感”三个字,单调而乏味,而且透露出了一种幼稚而偏执的审美观。
事实上,女性之美,从来都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在众多经典文学作品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诗经》是怎么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女性之美吧。这些描绘让人体会到中文的博大精深,这样的美才是馥郁芬芳、充满高级感的美。
细致白描 热情铺陈
说起女性之美,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这两个词就是出自《诗经.卫风》中的《硕人》。我们先来看一下节选: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首诗描绘的是齐侯之女、卫侯之妻的庄姜。这首诗写的是庄姜大婚时的情形。用了极其细致白描手法,充满了镜头感。首先,是第一眼印象:“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庄姜是一个高大颀长的美女,衣服也穿得很美。然后描绘的笔由远及近,由整体到细节,像镜头一样拉近,描绘她的手、肤、领、齿、首、眉。手如柔荑般,色白肤细,肤如凝固的猪油一样细润光洁,注意,这句其实也和前文庄姜的身份是暗合的,庄姜出身富贵,当然没有经历过任何风霜,外貌描写不脱离人物身份,这就是入微的描绘。“领如蝤蛴”如今看来有一点奇怪,说脖子长得像一种名为蝤蛴的肉虫,估计那个时候古人还没发现“天鹅颈”的美。蝤蛴是一种白色无壳的虫子,这里是形容庄姜的脖子细腻洁白;“齿如瓠犀”,是说她的牙齿像瓠瓜子儿,很齐整。牙齿对颜值的影响很大,古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螓首蛾眉”,螓的头两边有两个翘起的小高峰,如女子头发上扬,长长的眉毛,像蛾的须子一样。
作者细细描绘的这位美人儿,如同一幅工笔画儿。到此,美则美矣,却没有灵魂,所以,接下来的一句,立刻提升了气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下子美人儿就生动了起来。庄姜不仅身世好,模样好,更重要的是具有动态美,让人一下子领悟到了她顾盼生姿的韵味。岂是“少女感”三个字可以比拟的?
白描除了描绘具体容貌外,还可以用来描绘动态的美,比如,《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位美丽的女子,与情人相约,男子赶到时,她却偷偷地藏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这种动态多么让人心旌摇曳呀!是每个人恋爱时都曾经有过的经历吧?女子小小捉弄恋人后,却又轻盈地走出来,赠给男子漂亮的香草,让男子惊喜。在此刻的男子眼里,女子真是格外美丽,俏皮又羞涩,这才是现代人心心念念的“初恋女友”的模样吧?在情真意切里,女子的活泼、羞涩之美都动起来了,连这爱情也多了几分荡气回肠。
以花为喻 深情留白
《诗经》描绘女性之美,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其中,用花来比喻美女,是再恰当不过了。诗经用花喻人很巧妙,充满了相像和留白。
比如,《有女同车》这首: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很明显和《硕人》采用工笔描写不同的是,《有女同车》没有具体说这位美女五官形体如何,而是将她形容成“颜如舜华”。舜华就是木槿花,花开时绽放得十分绚烂,女子青春美丽的芳华一下子就出来了。而且,这位女子,体态轻盈,似鸟儿翱翔,身上佩戴着玉坠叮当作响,举手投足,优雅贤淑让同车的男子如何不思慕她?
再看著名的《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用桃花的灿烂美丽来形容一位待嫁的新娘,不仅赞美了她如桃花般“灼灼其华”,也用如云似霞的桃花来形容了她对婚姻生活的美好向往,当然,也表达了她的期望“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初春怒放的桃花,和待嫁的女子相互映衬,以天地的生机勃勃,表现出嫁女子的天地灵气,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充满春天的生命力。而桃花这一意象,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文学,比如著名的“人面桃花”。
除了花以外,《诗经》诗篇的比喻美人的手法也很多。如《齐风 东方之日》:“东方之日兮,彼妹者子。”以出生的太阳比喻风华正茂的女子,蓬勃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此后,用太阳比喻女孩子,不少文人都用过。比如,曹植《洛神赋》,就说洛神“皎若太阳生朝霞”,这样优美的句子明显是受《诗经》的影响的。
融入环境 一往情深
说到对美人的一往情深,莫过于《关雎》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位美丽的女子划一叶小舟,在雾气茫茫的河流深处采荇菜,鸟鸣在风中飘荡,这副美好画卷就刻在了岸边遥望的君子心上,从此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她长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在自然的画卷里也成为画卷的一部分,这种整体的和谐之美,更加灵动清新,让人难忘。因这首诗,“窈窕淑女”成为美丽的一个标准,影响了千百年中国人的审美观。
另一首《蒹葭》也异曲同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水中央的女子长什么样子,也许根本看不清,但是比颜值更具魅力的是她的气质。远远的姿态优雅的女神令人向往,让男子一往情深,甘愿克服重重困难来苦苦追寻。这种距离产生的美,动静结合,优雅自如,令人心动,浮想联翩。文字如同水汽,弥漫着、氤氲着一种悠远的爱慕。这样的女子,不用去具体描绘她的容貌,而她的美已经远远超出了容貌本身,深深地印刻在中国文学的长河里。
女性之美,如诗如画,如歌如曲,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美丽,皆在其中。姿容、色彩、声响、韵律,皆在女子的举手投足间流动起来,惊艳了岁月,成就了传奇。让你心生仰慕之意,却无亵渎之心。这就是高级的描写。这也是《诗经》的魅力之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