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焚书是史上有名的大事,当时西魏派遣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率兵南下攻梁。当魏军攻破江陵时,梁元帝认为自己读书破万卷,竟然免不了亡国的命运,留书无益,于是就把十几万的藏书全烧毁。李煜于诗中对古书保存不易发出慨叹,珍贵的古籍总是在战火中难逃祝融之灾。
他认为若非秦始皇焚书时仍旧有书籍被尽力地保存下来,今日又何来古人遗留的藏书可观看?李煜诗风多吟咏伤愁之作,难得见到如此平铺直叙,就史事论述自己见解的评论,也让我们从诗中认识另一个不一样的李煜。
总的而言,李煜诗的内容分成苦病诗、悼亡诗、抒怀诗、题赠诗四类。苦病诗表现出憔悴苍白及将病中苦闷托付于宗教的心情;悼亡诗的内容是哀悼大周后和次子仲宣的早逝,其诗感伤悲痛;抒怀诗则是平日遇事见物引发的惆怅寄托之作;题赠诗则跳脱他一贯的悲伤情绪,分别写诗赠送邓王李从益和宫人庆奴,以及题诗于书后借史提出个人观点。诗作大多着眼于平日切身的生活内容。
按照一般的想象,生活在五代乱世的诗人,必定要着力表现那个时代里无处不在的战乱与灾祸,因为分裂割据是该时期最为核心的主题。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李煜身为一国之主,没有关心外在环境的离乱,也未展现君王应有的眼界,只着眼自身的遭故。对于外界因战争而颠沛流离或自然界壮丽奇景的赞叹,在李煜眼中仿佛是不存在的。他局限在自己封闭的宫廷圈圈中,所有情绪也只随着身边的事而悲喜。就取材和表现出来的气象而言,十分悲弱贫乏。综观同时期的南唐诗人,尽管反映出来的诗作大多属缘情、感伤或闲适诗,但总有少部份涉及国家生计、人民经济的作品展现。
李煜生长在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其特殊的地位与天生的性格影响着诗的取向及风格。清代赵翼的《题遗山诗》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煜个人的沧桑经历,化作诗歌中的独特养分,也让我们从诗作中印证李煜的愁苦人生。
了解一位词人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便是欣赏他的词作。根据他们不同风格的词作,了解他们的生平。喜欢宋词的朋友,可以看这套词传全集,包括《李清照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李煜词传》、《仓央嘉措诗传》和《纳兰容若词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