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人刚正不阿的句子,赞美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句子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20 20:36:10

在以北宋为时代背景的戏剧、评书、故事之类文艺作品中,寇准是个出镜率比较高的人物,比如《寇准背靴》《狸猫换太子》《杨家将》等等。人们在其中所看到、听到的寇准,是个憨厚耿直、有些土头巴脑的大臣“寇老西儿”,跟婉约浪漫、柔情万种之类的属性,似乎完全不搭界。对于寇准来说,这其实是一种不够全面的误读。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这首柔婉缠绵、情思无限,浪漫婉约不输柳永、李清照的《江南春》,如果不加说明,不少人没准儿就会就会张冠李戴,真不知道这是出自寇准“寇老西儿”的手笔。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这是一幅何其唯美的画面。“苹满汀洲人未归”,这又是一种何等深沉绵长的情思。情景交融的上佳境界,不过如此。“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后世有诗评家,这样评价寇准的《江南春》。意思是,那个刚正不阿、*伐决断的政治家寇准,竟然有这般多愁善感的浪漫情怀,真是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寇准,乃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人氏,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寇准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是正宗的“乡党”。对诗坛巨擘白居易这位故乡先辈,寇准想必十分敬仰崇拜,并深受其感染熏陶,从而热心于诗词创作,在诗坛词坛占有了一席之地。

寇准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在他七岁时,跟着老爸去爬华山,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首小诗,不仅颇具诗味,而且气势十足。可以这么说,在七八岁这个年龄段上的诗歌创作力,寇准与以同龄写出《鹅》而著称的骆宾王,真是有的一比。

十九岁那年,寇准进京赶考。宋太宗赵光义虽然重视科举考试,但对年轻人不太放心,认为他们不够成熟,难堪大用。因而,在审核录取人员名单时,对年龄小的考生,多数予以淘汰。于是,就有人给寇准出主意,在填报报考资料时,不妨虚报几岁年龄,以增加被录取的保险系数。寇准说,“我参加科举考试,是立志忠于朝廷,报效国家。而一个忠于国家和朝廷的人,怎么可能去做弄虚作假、欺骗皇帝的事情呢?”寇准的性格为人,由此可见一斑。那些口口声声为国为民服务,却在学历年龄等问题上,各种花式造假的官员,看了寇准的这段故事之后,会觉得脸红么?

凡事总有例外。这一次,赵光义却没有把寇准像其他年轻考生一样淘汰。运气大好的寇准,不到二十岁就金榜题名了。也许是被寇准的学识才华折服,赵光义对自己钦点的这位年轻进士,不仅没有轻视,反而青睐有加。相传,赵光义曾为寇准保媒,让他娶了一位皇亲国戚。当时的寇准,确实还不够成熟。兴奋异常的他,天天在府邸举办夜宴,欢娱无度。寇准的一个舅舅,闻讯专程赶到京城来看他。

在寇准置办的接风宴上,他舅舅面对美酒佳肴,迟迟不肯动筷子,只是流泪不止。寇准很是诧异,便问舅舅所为何故。他舅舅说,“我是想起了你那可怜的老妈、我那可怜的老姐啊。为了把你拉扯成人,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哪里享过这样的福!再说咱们家乡今年大旱,这一桌子酒菜够多少百姓吃顿饱饭?一想起这些,我又怎么能咽的下这些好东西啊。”聪明绝顶的寇准,怎会听不出舅舅的弦外之音。幡然醒悟的他,立马翻身下拜,给舅舅磕了三个响头,发誓此后永不再搞这种声色犬马、吃喝玩乐的东西。“寇准罢宴”,也成为一个知错就改的著名历史故事。

在官场上,寇准做过多个地方的主官,也担任过尚书、参知政事、枢密使这样的朝廷高官,并且两度出任大宋宰相,是为宋代名臣。所谓参知政事,是宋代设立的一个相当于副宰相的官职。而枢密使,是宋代最高国防机构枢密院的一把手,级别也相当于副宰相。

一身正气、直言敢谏、知人善任,是寇准的从政特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寇准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即使皇帝不高兴也无所畏惧。“我得到寇准这样的谏臣,就像唐太宗李世民得到魏徵一样。”赵光义曾这样夸赞寇准。走上高位之后,寇准所推荐提拔的官员,都是德才兼备,能力水平与职位匹配的干才。

当辽军长驱南下,直逼大宋首都之时,举朝上下人心惶惶,大家都想迁都南逃。在危急关头,是寇准力排众议,坚决反对迁都的逃跑主义,并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因此才有了换取宋辽两国百年和平的“澶渊之盟”。不然的话,说不定南宋与金国划江而治的局面,要早出现一百多年。中国的历史,也有可能因此而改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江山土地,放弃丢失容易,想要收复可就太难了。

一身傲骨、宁折不弯的寇准,与王钦若、丁渭这些权臣奸臣自然搞不到一起去。在他们的排挤打压下,寇准数次遭到贬官外放的不公正处理。在花甲之年,寇准竟然被被贬谪为雷州司户参军。雷州,在当时被视为未开化的瘴疠蛮荒之地。而司户参军,只是个从八品到从九品、相当于科级的低微小官。

蒙受了这么大的冤屈,寇准依然不改关注民生之本色。在处理政务之余,寇准在雷州积极传播中原文化,传授农耕技术,兴修水利设施。在不长的时间里,力所能及地为当地办了不少好事,深受民众爱戴。

“多病将经年,逢迎故不能。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郡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这首凄凉感伤,满含壮志未酬之情的《病中诗》,是寇准于雷州任所所作。写下此诗之后不久,一代名臣寇准含恨而逝,享年六十二岁。

寇准年轻时,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十分吊诡的是,寇准辞世时的贬所雷州,当时的城门距离海岸,恰好只有十里之遥。而雷州距离他的故乡关中,却相隔关山万重。因而,人们就认为这是寇准的一语成谶。

据民间相传和有关史籍记载,在寇准灵柩北上安葬之时,人们为了护棺祭奠,在渡口、路旁等处插下的枯竹,竟然都发芽出笋,蓬勃生长,蔚然成林。这样的渡口,被人们称为“寇竹渡”。这样的竹林,被人们称为“相公竹”。这样的故事,是说寇准的情怀事迹,达到了感天动地的境界。对那些一心为民的好官,民众当然会以自己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赞颂纪念。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这首婉约至极,忧伤淡淡如青烟,却又久久缠绕不去的《踏莎行·春暮》,是寇准被贬为青州知府时的感怀之作。这首佳作,被选入多种经典宋词选本。一代名臣寇准,堪称铁骨柔情之典范。

寇准这一榜的状元,乃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氏苏易简。苏易简多才多艺,尤擅书法,是北宋著名才子,与苏舜钦、苏舜元并称“铜山三苏”。苏易简做过副宰相级高官(参知政事),科举史上著名的“锁院”制度,就是由苏易简动议建立的。所谓“锁院”,就是在第一时间将考官及有关工作人员封闭,避免请托泄密等问题的发生。这一制度,在如今的重要考试中,仍然还在实行。

苏易简虽然有才能干,但有个不好的毛病,那就是过于贪杯,典型的酒鬼一个。不到四十岁,苏易简就把自己给喝死了,殊为可叹。苏易简的经历说明,人生在世,必须对个人嗜好加以节制,否则就有可能出问题。

壹点号谷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