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韵的同义词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23 01:47:59

冷月随笔:赏词浅析(四)

情韵的同义词,(1)

意境之说,诗词同源。意境,即主观情境与客观物镜交融而形成之艺术境界。最早源出王昌龄《诗格》“情境、物镜、意境”三境说,静安大师将三境归一,合于“意境”涵义之内,区分为三种形式: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已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人间词》乙稿序)。情感作为作者主观因素,需借助客观物象予以表述,主体内在因素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便形成诗词之意象与意境。意象带有强烈个性特点,对风格形成具有不稳定性,意境是由意象扩展而构成的完整艺术境界,是意与境,情与物的有机统一。

情韵的同义词,(2)

一、意境的形象特征

意境的形象特征集中体现为情境交融。

(一)、情境

情因感而发,或感于事,或感与物,回味旧往,感于笔端,始成情境。具体到作品,表现为不同的三种形态。

1、直抒胸臆

此种表现手法,词人内心世界直接袒露,情感表现无所掩饰与旁借,感情宣泄酣畅淋漓,其一吐为快之情感气势比之比兴寄托之法更具动人魄力。如李煜《菩萨蛮》:“人生仇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韦庄《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稼轩《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此类词作,以感情宣泄为主,随主体情感之流动,创造富有个性特征之情境,写景叙事只为陪衬,刻意追求具有直接感发之力的艺术情境。

情韵的同义词,(3)

2、移情于物

移情于物,即主体之情感、生命、情绪、意趣投射、移注、输入至客体,使其具有与主体相同之情感生命。主客体情感之转移,首先应具“同形同构”关系,意即“景能称情”(客体特征适合表现主体情感)。其次,移情当借助想象与联想,于情思外射之过程中达到情感扩张、移转之目的。如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吴文英“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葓秋”等,均凭借想象与联想作用,将自身情感移入花鸟,使之具有人之情感与品格。此类词作,主体情感借景外移,景物从属情感表达,自身缺少独立存在意义。鉴赏时重在体察词中所创造、表现之情境,把握词作内在心灵波动。

3、取物象征

象征取意,借物暗示,以达情感。其表情达意“言此意彼”,朦胧模糊,若即若离。分固定性象征与个体性象征两类。固定性象征源于历史积淀,约定俗成,受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制约,蕴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思想、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被世人广泛认可与接受。如梅花高洁,松柏孤直,猿啼悲伤,团扇哀怨,……等等。个体性象征为词人触兴于物,临机创化的具鲜活个性色彩的艺术形象。虽不具俗定性,然切合词人心境,能鲜明表现其独特的情感状态。如苏轼:“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托意孤鸿,述无法明言亦不敢明言之幽恨与孤寂之情。

(二)、物境

描述自然景物之境界,为之物镜。常见于山水田园诗词之创作。《诗格》云: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神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神似。“巧构形似,诗画合一”,是诗词物境的集中表现,呈现浑然一体的画面美,赏析时犹似玩味江南水墨画,最易获取赏心悦目之审美快感。如谢灵运《登江中孤岛》:“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苏轼《夜泛西湖》:“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等等。

情韵的同义词,(4)

(三)、情境交融

“情境妙合,风格自上(王世贞《艺苑卮言》)”,情景交融是词学之上乘境界。“物以情观,词必巧丽(刘勰《文心雕龙》)”,古人对主观感受与自然景物融合统一的执着追求,形成古典诗词创作中“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其表现方式,集中体现在---

1、因景起情

先景后情,因景起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几成词之通格。如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上片);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下片)”。被陈延焯誉为:“情景兼到,骨韵俱高(《词则》)”。

2、缘情写景

缘情写景,情非景引,“人异其心,因而物异其致”,啼鸟悲声,情花沾泪,凝情对境,悲喜相随。作者情缘于心,寄情于景,情于景先,作品定格特定之情感,绕情取景,细加描绘,致使景物呈染不同之感情色彩。如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情起“思乡之悲”,以悲为“脉”布景,鸡声、茅店、残月、人迹、板桥、寒霜六种景物递进铺排,构成一幅静寂清冷之画景,极尽渲染早行空旷与孤独之感,似无人之境,而人在其中,不明言愁,却愁思满纸。充分展现“客行悲故乡”之愁情。

3、情景交炼

情景交炼,即情景水乳交融,互相渗透,既融情于景,又化景为情思,情语、景语交织,景中含情,情中带景,亦景亦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如白石《琵琶仙》:“春渐远,汀州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世休说(上片);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古人初别(下片)。”少游《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等等。离情凄迷辗转,情景交炼,尽得言外之意。

情韵的同义词,(5)

二、意境的结构特征

意境的结构特征表现为虚实相生。实境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即诗意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又是伴随着这种具象联想而产生的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含不尽之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完成加工,这便是虚生相生的意境结构原理。如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实为虚实境合之典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灵魂和统帅中地位。虚境开拓,是意境创造的目的所在。

三、意境的美感特征

意境的美感特征体现为韵味之美。韵味亦称“情韵”、“韵致”。是由物色、情感、意味、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美感效果,虽然从属于诗词文体层面,但在意境内蕴领域表现更为充分,是意境必备的审美效果,颇具绵长不尽之韵味,为意境审美魅力之所在。

情韵的同义词,(6)

四、意境的本质特征

意境的本质特征表现为生命律动,抒发灵动鲜活之趣,绮丽飘渺之感。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曲尽生命情调的律动魅力及空灵之美。

意境,以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集中体现古人高远的审美理想,为词人至境追求。意境赏析,当刻意领略诗词意境之韵味、气势、情致,情缘景发,意与境会,思与境偕,以心灵笔触,勾勒形象,沉浸想象,以达冶情之趣。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