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景说史
泸定桥是横跨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因此还被叫做大渡桥。它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现在是我国泸定桥风景区的一个主要景观文物。
泸定桥
泸定桥由13根铁链飞渡大渡河修建而成泸定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正式投入使用。从修建到投入使用,泸定桥一共用了7个多月。
泸定桥是由13根铁链飞渡大渡河而组成,桥长103.67米,宽3米。桥面有9根铁链,两边的桥栏各有2根铁链。在9根铁链上铺上木板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泸定桥的样子。
泸定桥上的13根粗大铁链,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铁环相扣构成,13根铁链总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铁链总重量达21吨,平均每根铁链重量就超过1.6吨。
泸定桥
泸定桥在修建时,曾尝试用小船运送铁链到达对岸《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记载:“康熙中修建此桥,曾于东岸先系铁索,以小舟载,铁索过重,未及对岸辄覆,久之不成。”
根据历史记载,在修建泸定桥时并不是一帆风顺,工匠们也想过很多办法去尝试运送铁链到达河对岸,但都以失败告终。当时修建泸定桥的工匠们认为用羊皮筏子或者船只运送铁链到达对岸。
泸定桥
但是到实际操作时,工匠们才发现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原来大渡河水流湍急,用羊皮筏子或者船只运送铁链时,由于船只拖着铁链前进时,后面的铁链被河水冲击导致拉力越来越大,最后船只还没有行驶半河就被过重的铁链拉翻。
多次尝试失败后,让工匠们很是苦恼,看着滚滚的大渡河水,决定向社会征集一些绝妙的好办法。
泸定桥的13根铁链最终是如何被运送至河对岸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记载:“后一番僧教以巨绳先系两岸,每绳上用数十短竹筒贯之,在以铁索入筒,缚绳数十丈,于对岸拽其筒,筒达铁索亦至。”
根据这份记载,工匠们在运用船只运送铁链失败后,有一个番僧云游至泸定县,听说修建泸定桥时遇到了运送铁链过河的困难,就来到了泸定桥的修建现场。
泸定桥
番僧到了现场后,先是观察了一下泸定桥的修建位置等情况,然后就去告诉工匠们一个运送铁链到达对岸的绝妙办法。工匠们在后来根据番僧的指导,顺利的把13根铁链运送到了对岸。
原来番僧让工匠们在河的两岸先把一根巨绳固定好,铁链运送过去的一头要比对岸高。事先在这条固定好的绳子上套上十来个短竹筒。然后再在竹筒外套上竹篾编成的索套,然后将铁索每隔一段系在索套上。
泸定桥鸟瞰图
铁索固定好怎么样才能到达对岸呢?这个时候还得在竹筒上绑定一根绳索,当河对岸拉动绳索时,竹筒就会被拉了过去,而铁链也会被带到河对岸。就这样这13根巨大的铁链顺利被运送至对岸,但如何把它们固定好呢?
利用地龙桩把铁链牢牢固定好铁索跨河后,工匠们在桥两岸利用大块条石修建坚固的桥头,随后还在两端桥头内挖深井,并且在挖好的井底内用生铁浇铸横向卧龙桩和纵向地龙桩;最后所有铁链与地龙桩相连,利用地龙桩把铁链拉直,然后在铁链上铺设木板形成桥面,各铁链相互环扣成桥。
泸定桥的地龙桩
此外,为了让桥头的石块更加稳固还用榫卯进行加固,重点部位还用铁水浇筑,以使得桥头台牢靠,保障铁桥的安全性。为了保证卧龙桩和地龙桩等重要部件不被雨水浸湿而发生氧化,工匠们还在桥两头修建了桥头亭,这让泸定桥显得格外的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