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两端是如何固定的,泸定桥是怎样架起来的

首页 > 家居 > 作者:YD1662022-11-20 12:54:34

泸定桥两端是如何固定的,泸定桥是怎样架起来的(1)

(本文原载《人民政协报》2022年7月21日第9版,这里有删改)泸定桥,又名大渡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泸定桥坐落处,大渡河河道为南北走向。飞夺泸定桥之战,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场十分重要的战斗。聂荣臻在《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一文中说:“*同志特别向我们指出,夺取泸定桥是一个战略性措施,只有夺取泸定桥,我们才能避免石达开的命运。”(见《学习与研究》1986年第11期)

红军飞夺泸定桥,也得到了当时驻守泸定桥的国民党川军将领的证实。1965年,作为当年红军的对手、原川军将领张伯言、杨学端、朱戒吾、张怀猷(此4人都是民革党员)撰写的回忆文章《二十四军在川康阻截红军的实况》,证实了飞夺泸定桥之战的背景和过程。此文发表在1979年6月内部发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的《文史资料选辑》第六十二辑,为人们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读者对飞夺泸定桥的历史细节并不了解,一些宣传介绍这一历史的出版物又因为研究不够深入、用词不够精准而造成误传误导,因此有兴趣了解这一历史的人,很有必要阅读一下张伯言四人的这篇文章。本文即根据此文及其他许多相关文献,对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过程作出复原,供识者参考。

(一)参加堵截北上红军的国民党军29军序列及其指导思想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渡过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蒋介石急令川军第24军在泸定至富林沿大渡河左岸阻击。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北上红军在大渡河、泸定桥遇到的敌人,是当时驻守川康边区的国民党军第24军。该军司令部驻雅安,军长刘文辉,参谋长张巽中(即张伯言),第四旅驻雅安,旅长袁国瑞,下辖第10团、第11团、第38团(团长李全山)。第五旅驻荥经、天全、芦山、雅安,旅长杨学端,参谋长张怀猷,下辖3个团,第7团、第21团、第28团。这里当事人的张伯言、杨学端、张怀猷就是多年后撰写回忆文章的作者。文章作者之一的朱戒吾虽然未上此前线,但此时他在24军的另一个部队任职。他们应是共同回忆研究后写出这篇文章的。

此时,川军将领对蒋介石布防堵截的电令并不打算坚决执行。张伯言作为24军参谋长向刘文辉提出的建议是,乘机向蒋介石要枪要弹,对红军只要据险阻断其去路,等待蒋介石的追兵到了即算胜利。就是说,川军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打仗应付一下、算账计较一下。

(二)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两路红军沿大渡河夹河而上向泸定桥前进

1935年5月13日,国民党军第24军第5旅旅长杨学端率全旅3个团从荥经到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镇,第7团团长余味儒布防在安顺场,在安顺场还有当地的彝务总指挥部营长赖执中。

5月24日晚,红军先头部队赶到安顺场,歼灭守敌两个连,赖执中从睡梦中惊醒,立刻逃走。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一团第一营营长孙继先从第二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5月25日早晨7时,红军17勇士开始强渡,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张伯言四人的回忆文章说:“驻守北岸的7团韩槐堦营被红军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没有阻击能力,只好退却。”这个细节很重要,后文还要提到。

17勇士渡河成功后,将余味儒团整个阵线击溃。随后,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渡过大渡河。

但是,由于水流湍急不能架桥,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是不可能的,因为国民党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5月26日上午,*、*、朱德等人发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按照聂荣臻《红一方面军的长征》的记载,红军方面的部署,是*亲自安排的。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两路红军夹河而上,前往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有材料显示,“王开湘”实际上是“黄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

泸定桥两端是如何固定的,泸定桥是怎样架起来的(2)

刘伯承(左)和聂荣臻

(三)川军在泸定桥部署情况

在川军第5旅前往富林时,第4旅从雅安开往泸定桥。当时24军对第4旅的指示是:(1)固守泸定桥铁索桥,阻止红军利用铁索桥过河。(2)其余部队在泸定县县城附近把守,确保雅安地区安全。(3)与安顺场杨学端部联系,防止中间形成空隙。第4旅到达后,作出如下部署:

1.以38团(缺一个营,驻守芦山未来)由团长李全山率领为一线右翼,兵力重点摆在泸定桥。

2.以第11团3个营由团长杨开诚率领,为一线左翼,位于海子山、冷碛。

3.以第10团(缺一个营)由团长谢洪康率领位于飞越岭,作为总预备队。

4.袁国瑞率旅部在龙八步,位于飞越岭山下。

川军第4旅部队到达龙八步时,得知安顺场已经被红军突破,这时的任务被确定为阻击夹河而上的两路红军,决心仍然以李全山部抢占泸定桥,阻止对岸红军主力过河,以杨开诚团阻击从安顺场过来的红军。

(四)敌38团两次安排人员拆掉泸定桥上的木板,但未能全部拆完

第38团团长李全山于5月28日派周桂三营跑步由冷碛进占泸定桥。周营于午后7时出发,当即派兵一连为先遣队,连长饶杰,云南人,这连部队原系滇军。饶连选出身体健壮的士兵约一排20多人,把全团连以上旗帜一并带上,跑步前往泸定桥。

傍晚到达泸定桥,饶连立即将旗帜插在泸定县城里,安排扼守泸定铁索桥的两端,一部分人撤除桥板,一部分人构筑工事。但由于天色已晚,又开始下雨,士兵疲劳不堪,有的士兵鸦片烟瘾发作,撤除桥板进度极为缓慢。

营长周桂三率领其余部队(内有重机枪、迫击炮各一连)在泥泞道路上沿河北上。这时已经入夜,对岸也有部队打着火把急进,互相询问,对方回答是退下来的友军,实际上红军。周营到达泸定桥时已二更,他仍然立即派兵也参加拆除桥板、构筑工事。

天明前,团长李全山率领李昭营到达泸定桥。李全山作出部署,以周营为守桥主力,李营接周营左翼进入阵地,并以机炮各一连位于桥头,高地归周桂三指挥。李全山团部位于周营附近。到5月29日天明后,撤除桥板的工作还在进行中,未能彻底完成。拆除桥板应该确实比较难,因为安装时应该是非常仔细的,把木板固定在铁索上是力求牢固稳固的,没有足够的工具,短时间内很难完成拆桥任务。

营长周桂三下令部队扼守泸定桥两端,显示拆桥的川军应该是从桥中心拆起的,一部分人一边拆一边往东岸退,一部分人一边拆一边往西岸退。团长李全山带人来到东岸部署完成后,已经从东岸看到对岸桥头有红军,便下令开始交火。想必那边扼守桥头的川军士兵已经被红军解决完了,张伯言四人文章没有提及此事。

聂荣臻在《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中说:“泸定桥被拆得只剩下几根光溜溜的铁索,悬挂在令人头晕目眩的激流之上。”聂荣臻文章对这个细节的记载应该是,他自己到达泸定桥时,触目之处,尽是光溜溜的铁索,而实际上敌人并没有把桥板全部拆完。毕竟桥面全长103米、宽3米(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次年即1706年,康熙题写“泸定桥”,并立碑于桥头),全拆完工作量太大。关键是,如果全部拆完桥板的话,不仅红军过桥的难度会非常大,敌人守桥也会容易得多。之所以红军勇士能够很快夺取泸定桥,就是因为敌人未能全部拆完桥板,而留下了一部分桥板。

泸定桥两端是如何固定的,泸定桥是怎样架起来的(3)

(五)川军全线溃败,主力撤出泸定桥

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接令后红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张伯言四人的文章说,李全山的部队于5月29日早晨开始,与泸定桥西的红军双方开始射击,打了一天,互有伤亡,李全山团伤亡约50人。红军还向守桥的饶连士兵喊话,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晚饭后,枪声渐密,这时红军已大部到达。守桥已经很困难。李全山召集周桂三、李昭两个营长研究对策,他们稍微商量一下,就决定打电话向旅长袁国瑞请示怎么办,他们向袁国瑞说明了泸定桥很难防守,希望袁国瑞让他们撤离泸定桥。

张伯言四人的回忆文章说,此时“袁国瑞这时正受对岸红军袭击,情况混乱不堪”,实际情况应该是袁国瑞此时正受到“东岸”不是“对岸”红军的进攻。因为“对岸”的红军进攻的压力再大毕竟川军还有回旋余地,也不至于“混乱不堪”到无法招架的地步。袁国瑞率领的部队难以抵挡的是红军右路军,即已经从强渡大渡河过来的那一部分红军。他回复李全山一句:“我们这里也很紧张”就挂了电话。袁国瑞将话机放下还没有挂断时,李全山从电话里可听到袁国瑞那边的枪炮声,还听到有人喊“旅长,快点,快点”,电话才挂断。让川军要求旅长“快点快点”的只能是已经到了跟前的红军,而对岸的红军应该做不到。

袁国瑞没有明确答复李全山所请示的“怎么办”,很明显是要李全山自己临机决断,旅长已经顾不上他们了。也就是说,正在泸定桥守敌感到难以招架来自西岸的红军进攻的时候,东岸红军也正在向泸定桥方向压过来。

六)川军守敌之所以难以抵挡红军的进攻,除了红军的士气势不可挡,也确实因为红军武器*伤力超过川军

前边已经提到,17勇士强渡大渡河时,“驻守北岸的7团韩槐堦营被红军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没有阻击能力,只好退却”。在泸定桥这一边也是一样,虽然张伯言四人文章说周桂三、李昭两营各有机枪连、炮连扼守桥头,还说到29日白天互相交火时“互有伤亡”,而之所以李全山惊惶失措,也因为桥头红军用猛烈火力集中射击,使饶连伤亡很大。

事实上,川军的装备是非常恶劣的,许多文献都记载了川军装备很落后的情况。同为原川军将领、后来也成为民革党员的张宣武在1935年也参加了阻截红军。他当时在国民党军29军任团长,后来部队改编为41军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张宣武在《抗日战争晋东战役·四十一军作战经过回忆》一文中写道:41军作为首先出川、首先接战的川军部队,其装备极其落后,“全军没有一门野炮和山炮,更没有任何防空武器和反坦克武器,轻重机枪和步枪都是四川土造,射击距离很近,准确性极差,极易发生故障。”(《张宣武文集》第138-139页,内部资料山东省聊城市新闻出版局准印证聊新出准字2002-1-016号,2002年4月第一次印刷)川军出川抗战是在其阻截红军的两年之后,他们的装备还没有任何改善。阻截红军时的川军29军和24军虽然是不同的军,但他们的装备应该是同等水平,因为川军经常发生内战,如果哪一支部队火力强大一些,可能早就把其他部队消灭或者吞并了。

泸定桥两端是如何固定的,泸定桥是怎样架起来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