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开启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国民党却未秉承“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的指引,在抵御日寇的同时,也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共产党们英勇无畏,克服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艰难行动,在此期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然而,22名勇士在飞夺泸定桥后便销声匿迹了,40年后才在河北找到线索。飞夺泸定桥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22名勇士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耗费40年才找到线索呢?
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建成在清朝康熙年间,是历史上连接川藏的唯一通道。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两岸谷壁巍峨,险峰矗立。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的一座桥梁,桥体分别由桥身、桥台、桥亭3个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建桥时难以预测水深,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几乎无法完成,需要大量的铁链、铁索来完成固定任务,泸定县一带不生产铁,于是桥梁建设者便千里迢迢跑去铁矿储藏量大的荥经县铸造铁索。铁索出产后需要连接两岸,工人们尝试各种办法,都无法实现这一目的。“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设计者们利用“索渡原理”,先将粗竹系于河两对岸,每根竹索上穿上10多个短竹筒后,再将铁链系在竹筒上,最后在对岸拉动已栓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完成铁链输送。铁索完成后,人们在两岸利用大块石头修建坚固的桥头。然后在两端桥头内挖深井,并且在井底用生铁浇筑横向卧龙庄和纵向地龙桩;最后所有铁链与地龙桩相连,底面铁链上铺设木板形成桥面,各铁链相互环扣成桥。据有关资料统计,两边桥栏各有2根铁链,桥面有9根铁链,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铁环相扣构成,共计12164个铁环相扣,其中铁链重量21吨,全桥铁件总量余40 吨。工程之繁冗,足见建桥难于上青天。泸定桥底,便是急湍险流、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大渡河河宽数百米,与其相比,人如蝼蚁。泸定桥之陡峭、大渡河之湍急,两者彼唱此和,将此地打造成难以逾越之地。
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
1934年10月宣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中央红军部队在历经巧渡金沙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等战役的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上。从安顺场到泸定桥近160公里,为了抢在敌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夺下泸定桥,军委要求部队立即行动,在5月30日内拿下泸定桥,5月27日清晨五时许,由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率领的红四团从安顺场出发,沿大渡河西岸奔向泸定桥,第一日由于对岸及路途险隘的组截,红四团仅前行40公里,虽然只剩下两天的时间,红二师依然安心定志、成竹于胸。因为其本身就是长征过程中屡屡得胜的部队,夺道州、夺鸭溪两场战争中,红二师的四团和五团曾创下一天内急行军一百六十里的记录,因而两天内进击120公里,也应当势在必得。千算万算,不如天一划,由于敌方军团也打算疾进泸定县,阻挡红军过桥。28日清晨红四团指挥员接到上级命令,红四团必须在29号前完成夺取泸定桥之使命,保证红军凯旋的胜势。两天内行120公里的任务变成了一天内完成,在如此紧急的任务下,又逢滂沱大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只有一排火把及依稀可闻的脚步声,战士们夜以继日地向前行进,红四团名不虚立,一昼夜奔袭达240里,于5月29日凌晨6 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蒋介石听闻红四军即将到达泸定桥后,付之一叹,但还是从容不迫地对下属说道:“古有石达开带军渡桥,其部队人数多于红军,军备粮饷更优于红军,尚未成功渡桥,*孰与石达开更胜?我们要好好利用此次机会,将红军阻隔在泸定桥侧,趁机一锅端。”说罢,便下令让战士将泸定桥上的木板全部拆卸下来,只剩下铁链在风中摇曳。拆卸木板的任务加班加点地进行着,战士们懈怠下来,大家都觉得红军会知难而退,因为就算有木板的支撑,在泸定桥上正常行走,都是摇晃不定,步履维艰。何况现在已撤去所有木板,再加上如此恶劣的天气,红军更是缘木求鱼,束手无策。尽管红四团的战士们不辞辛苦地抵达了泸定桥西岸,但还是晚了一步,他们发现桥上的木板已消失不见,知晓敌军就在泸定桥的另一侧枕戈坐甲。指挥员和战士们一时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渡桥,便请示上级决策。
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来到泸定桥西岸,往下是惊涛骇浪的大渡河,往上是没了木板的13根铁链,如此境遇,和72年前的翼王石达开所遇之刻木为鹄,甚至比其更加纳履踵决。这位司令员也一时没了办法。很快,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也来到此地,*、周总理、张闻天等四人爬上了营盘山高瞻远瞩,查看路线。又在地图上将敌我双方的占领地用红笔标出,极深研究。心想:利用船只过桥的话,一次只能通过几个人,再加上水势湍急,船只数量又少,每只船上还得有水性好的战士,红军部队人数众多,指不定就会浪费更多时间在船上,这种方法太耗时耗力了。沉吟片刻,*笑着对刘伯承说道:“我们还有这一条路嘛,我们从泸定桥上*过去。”刘伯承听闻,一脸忧心地对主席说道:“主席,这泸定桥不好过啊,现在就只剩13根铁链了,大渡河水势湍急,战士们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急流卷走,而且敌军已在对面安营扎寨,这对我们挑战不小啊。”*沉思了一会儿,又说道;“刘司令,我明白你的担忧,但你看看我们哪次战斗是容易的,五岭、金沙江、大渡河,哪次不是战士们奋勇血战,拼死拼出来的,抗日不能等,我们也不能对不起已经牺牲的战士们,他蒋介石想让我*成石达开第二,我偏要渡桥成功给他看看。”刘伯承被*的一席话感动了,便秉承主席的命令,“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右纵队从安顺场渡河,之后沿着东岸一直北上,杨开武、黄开湘率领的红四团为左纵队先头团,沿着河北岸进,夺取泸定桥,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部队随后从泸定桥渡河。”当日中午,负责渡桥的杨开武、黄开湘在沙坝天主教堂里面召开了一次全团干部会议商议夺桥相关事宜。深思熟虑过后,将部队分为三小队,一队负责夺桥,一队负责掩护,剩下一小队从河流下游偷渡过去,并配合夺桥小队一起夹击敌军。夺桥突击小队由红四团三营二连负责,由首长甄奇录异,挑选出22名出类拔萃的战士。
会议结束后,三营二连迅速把将士们召集在一起,说明了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及艰巨性,战士们听后不但不胆怯,反而知难而上,奋勇参争。为了更好地选拔战士,二连想出了一个好方法,举行一场简易的运动会,在比赛场上,战士们各显所长。此次选拔由团总支部*罗华生担任负责人,他明白强将手下无弱兵,于是先从带队的连长、排长、指挥军挑起,平时屡立战功、骁勇善战的战士,也在备选之列,还有个重要条件,参与本次作战的战士必须是共青团员或者是共产党员,最起码也得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凭着这几个基本条件,22名战士很快被挑选出来,首领们为他们配上当时最好的装备,一一鼓舞着。由他们组成的夺桥突击队,蓄势待发,就等着率领小队的首长发号施令。当天下午四点,在红四团团长黄开湘的号令之下,廖大珠带领的22人组成的突击队员,不顾枪林弹雨,冲锋在高悬的铁索上,誓要完成战略目标夺下桥头。一名战士刚一踏上铁链,便开始不受控制地晃动起来,廖大珠见状,大声嘱咐道:“大家千万要小心,攀爬时把铁链抓紧了,还要小心敌方的炮弹”。一鼓作气,22名突击队员全部上了铁链,匍匐前进。敌人抛货不停,岸边的杨开武大将想出了一个妙招,在岸边与敌人火拼,为的是掩护渡桥的这22名战士。敌人被对岸的枪炮声所吸引,也开始集中于此。突击小队的战士们得以顺利前行,3连的战士们也拿着木板跟在身后,开始铺设这条冀望之路。就在突击小队突破一多半铁链时,敌军却发现了他们的身影,为了将他们击退,竟然将油泼在铁链上,准备用火烧退他们,眼见铁链已被点燃,要是不管不顾的话,很快便会烧成大火,到时候突击小队做的一切都会变成徒劳,3连铺设好的木板也会被烧毁,作为队长的廖大志,顾不得想太多,用自己的身体扑灭了铁链上刚刚燃起的火焰,并对自己的队员喊道:“冲啊,同志们,我们就要成功了。”听了队长的鼓舞,剩余的队员开始继续攀爬链锁,为3连铺路的战士们做着“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