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历史变迁图
到了16世纪,葡萄牙人开始侵占澳门,并在不久之后同明朝政府取得了一定的权限,澳门这个狭小地带因此成为葡萄牙对接中国贸易的中转站。在往后的一百多年里,葡萄牙赚了很多钱,澳门的人口进一步增多,填海造陆行动也经常发生,但大部分都是基于耕地开垦而进行的小规模填海,并且填海范围仅限于澳门半岛。
清朝时期,澳门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而一度进入低谷期。到了19世纪,英国加紧了在中国的殖民掠夺,靠着万恶的鸦片贸易赚得盆满钵满。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侵占了中国香港,建立了新的殖民地。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乘势胁迫清政府,侵占了氹仔岛(当时分为大凼岛、小凼岛、一粒米三个岛组成)和路环岛,也就有了现在澳门的格局。
澳门近100年填海区域图
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澳门的填海区域主要集中在澳门半岛,包括南湾、浅湾,以及连接了澳门半岛西北部的青洲岛,澳门半岛的面积由最初的2.7平方公里扩大到5平方公里左右。而氹仔、路环二岛则因为距离较远,而且岛上多山的缘故,一直未曾开展填海项目。根据一份191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澳门当时的面积仅有11.6平方公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开始迅速复苏,澳门的填海工程也因此进入到一个小高峰时期,主要包含两个比较大的工程。
首先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澳门的大氹岛、小氹岛之间修建了一道海堤,把大小氹岛连为一体,并在海堤南部进行小规模填海造陆,使之成为凼仔岛。
然后就是1919年-1939年间在澳门半岛上进行的,内港、外港,以及彻底连接青洲岛的填海工程,这几个地方为澳门制造了约2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澳门半岛上进行的最大规模填海项目。
澳门现状(2019年)
澳门填海的第二次高峰,也是澳门填海规模最大的一个阶段发生在20世纪后期,澳门的面积在此期间至少又增加了三分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再次回归正轨,澳门也不例外,并且人口数量也出现大幅度提升。在1959年到1969年的十年间,澳门人口从16万暴增到24万,净增长比例达到40%,这让澳门变得更加拥挤不堪。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个疯狂的填海计划悄悄上线,即:路氹地区填海工程,将氹仔岛与路环岛之间彻底填平。
然而,当时澳门的人口主要聚集在澳门半岛,要想在氹仔、路环岛之间填海,必须要先把它们与澳门半岛连接起来。于是乎,1968年,连接氹仔岛和路环岛的路氹连贯公路正式动工,次年正式通车。1974年,连接澳门半岛和氹仔岛的澳氹大桥也正式通车,这两个通道的完工标志着澳门已经实现全线贯通。三地贯通之后,氹仔、路环地区的填海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1984年澳门卫星影像
1987年,澳门机场及其附近填海项目开始实施,并于1996年基本完工。1997年,氹城填海项目启动,并于2006年完工。至此,澳门仅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就让路氹地区的面积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9.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