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当中,建筑行业承担着重要任务。而对建筑领域来说,想要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节能。门窗、外墙、屋面和地面是建筑主要能耗的四大部位,其中门窗的绝热性较差,行业探索也颇多。
9月22日,上海亨斯迈聚氨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亨斯迈)与上海集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韧科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是展开新一代门窗型材的联合开发与升级焕新。而这个新一代门窗型材,指的就是由两家企业共同开发的玻纤增强聚氨酯拉挤型材。
所谓玻纤增强聚氨酯拉挤型材,是以聚氨酯为基体,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通过先进的注射浸胶拉挤工艺生产出的门窗型材。与传统材料相比,这款型材最吸引眼球的是点亮了全生命周期的“绿”底色。
图为亨斯迈与集韧科技全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生产端的“绿”——60%和1/60
在玻纤增强聚氨酯拉挤型材的生产过程中,有两个数字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个数字是60%,主要来自于原材料端的能源消耗。据了解,亨斯迈作为循环经济的践行者,积极推广以拥有专利技术的绿色工艺制造的Terol?泰络优?聚酯多元醇产品,其成分中高达60%来自回收PET塑料,来作为聚氨酯原料并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高性能聚氨酯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上下游产业体系。
另一个重要的数字是1/60,取值于能源消耗。相关数字表明,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生产能耗仅为铝合金的1/60,生产过程无挥发性组分、无工业废水排放;且有完整的废料统一回收体系、研磨制成附框等,可循环利用,是绿色环保的建筑节能解决方案。
2017年年底,亨斯迈与集韧科技就已经实现了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门窗型材的量产。此次的战略合作,将聚焦以更适合于门窗型拉挤工艺专用聚氨酯材料的开发。“我们将以创新驱动差异化竞争力、助力客户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国内建材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亨斯迈聚氨酯中国区商务总监、总经理张骏说。
集韧科技执行董事席炜也表示:“我们共同致力于门窗型材行业的创新材料开发。未来,我们将共同大力推广以Terol?泰络优?作为聚氨酯原料的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
使用端的“绿”——建筑运行的节能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涉及建材的生产和运输过程、建筑建造的过程、建筑投入运行等过程。相较于断桥铝合金和PVC塑钢门窗,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门窗除了在抗风压、气密性、水密性、隔声、防火、耐腐蚀等性能上具有优势外,在投入运行的过程中也有着不俗的节能表现,
就我国的典型围护部件而言,门窗的能耗约占围护部件总能耗的40%至50%。外窗作为建筑耗能的显著漏点,近年来已得到业界广泛重视,各地区相继提高了原有节能门窗标准。以北京市为例,从2021年起,北京市即将执行的整窗K值要求不得大于1.1的新标准,与德国、韩国之类建筑节能要求较高的国家基本持平。
据了解,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的导热系数是铝合金的1/700,导热系数仅0.22W/m·K。针对北京市的新标准,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门窗仅需60系列就可做到,而断桥铝合金则需要90及以上系列。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门窗显著节省了建筑运行期间的能源消耗。
图为集韧科技厂房。该产品面世以来,因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门窗出色的节能、环保性能,除万科、绿地、上海建工等知名房企纷纷选择应用外,临港新城大型居住社区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西岸人工智能大会B馆,以及多个幼儿园及学校等文教、医疗类的公共建筑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生命周期的“绿”——碳排放的可测可行可控
对于碳排放的监测,不能止步于短期阶段,还要着眼于整个生命周期。今年6月,亨斯迈就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合作开展了基于聚氨酯产品生产和下游应用的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其中就包括聚氨酯复合材料门窗型材的碳测算。
所谓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价,即通过数据收集、调研和上下游产业协调沟通,研究上游基础原料生产、中游中间原料加工和下游聚氨酯材料生产加工及应用,并将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纳入统计范围。据介绍,该项目可以真正实现“从摇篮回归自然”的全生命周期碳测算,并通过开展基于聚氨酯产品的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分析影响碳足迹的关键因素及环节,为聚氨酯产品生产的减碳技术提供方向性支撑。
而对聚氨酯复合材料门窗型材来说,通过数据收集、调研和分析,可以将其在门窗领域应用中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全面测评,为实现碳减排的可测、可行和可控,实现门窗型材从生产原料到流程工艺的绿色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助力建材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与集韧科技的密切合作,希望凭借成熟的技术推动聚氨酯复合材料在门窗领域的升级焕新。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技术不仅赋能下游客户绿色转型,为消费者提供打造更健康生活环境的绿色建材。”张骏说。
中国建材报记者:刘芳芳
责编:阴音 庞越峰
校对:张健
监审:韩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