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产生波长为13.5nm的极紫外光,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用20kw的激光,不断轰击从空中滴落的液态锡珠。
这些液滴的直径非常小,只有20微米,大概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3,并且液滴在真空环境中是处于自由下落的状态。
而且同一个液滴需要在极端时间内被连续轰击两次,第一次冲击是将它压平,第二次冲击是将它汽化,使之成为发光的等离子体,这样才能产生足够强度的极紫外光。
更重要的是,轰击所产生的光转瞬即逝,因此需要每秒钟轰击约五万次,才能保证光的持续性。
为了让激光束能以极大的功率稳定传输,系统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事实上,EUV的激光系统就有大约45万个零件,重约17吨,线缆长度超过 7000 米。
其中高达20kW的二氧化碳激光器,所需电源功率达到了200kW,但即使这样,它的最终效率也才只有5.5%。
别看转换效率不高,这已经是科学家们经过数次技术迭代,能够实现的最高水平了。要知道最初的发光效率仅有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