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是我们每天都不可避免接触到的物质。空气污染不只对呼吸道有害,对皮肤的伤害也不容小觑。
英国《自然》(Nature)刊文指出了环境污染对皮肤的影响。
每天我们的皮肤赤裸裸暴露在外,没有一点点防备。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分析空气污染对皮肤的影响,并告诉你如何增强皮肤的“抗污染力”。
受访专家
前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学分会会长 朱学骏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赵 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徐国梅
空气污染加速皮肤老化德国莱布尼茨环境医学研究所发表一项进行中的研究结果称,环境给皮肤带来的损害,远比人们想象得更大。暴露在汽车尾气(如二氧化氮)或悬浮微粒中的人群,慢性皮肤炎发病率高,皮肤老化速度快,易长老年斑,患哮喘、癌症等疾病的风险也更高。
该研究在欧洲和亚洲的多个城市同时开展,追踪受访对象的健康状况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初步研究表明,污染程度仅小幅上升都会加速色素沉着和皮肤老化,每立方米空气中的二氧化氮增加10微克,色素斑点和皱纹就会增加25%。
污染这样一步步伤害皮肤作为人体机体组织最外层的保护屏障,皮肤可以摄入水分、吸收药物,还能释放保护性油脂,其主要功能就是参与整个人体的平衡调节及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统一。
研究表明,深色皮肤的屏障功能更强,黄种人会对环境污染更加敏感。主要表现为皮肤敏感,容易过敏;或者皮脂分泌增加,油性皮肤更多;皮肤更容易脱屑、干燥;皮肤毛孔粗大、失去光泽、提前衰老等。
当外界环境因素作用强度增加(污染物质增多)或机体的易感性增高(皮肤保护机制受损)时,皮肤功能会削弱或丧失,各种有害物就能长驱直入“打”入人体,进而造成皮肤病甚至全身疾病。
除了因环境污染暴露引起的局部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痤疮、脱发等,一些研究也表明,皮肤癌、哮喘、精神病、乳腺癌等都与皮肤暴露于污染物有关。
皮肤的气孔、汗毛孔、伤口等,都是污染渗透和穿过皮肤的重要通道。
- 有的污染物直接附着于皮肤表面,慢慢渗入。
- 有的则是以液体、气体等形式,更加迅速地被皮肤吸收,例如,直接触摸丙酮或苯的液体,它们能立刻进入皮肤。
-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紫外线污染,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会直接损伤细胞的DNA,也会通过辐射皮肤而产生不稳定化合物——自由基,自由基为了稳定,会夺取邻近分子的电子,这就是氧化过程,皮肤氧化过程会促发炎症,重者导致细胞DNA进一步受损、突变,进而患癌。
环境污染伴随人类进步而出现,短时间内无法完全避免。因此,为了健康,大家要学会识别并远离污染。常见污染物中,对皮肤危害较多的主要是以下五种:
1、颗粒物污染
这是最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悬浮的颗粒物会导致尘螨过多繁殖,导致皮肤发红、起脓包等症状。颗粒污染物主要来自沙尘暴、扬尘、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
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
主要包括芳烃类、苯类、醛类等,具有强亲脂性(可轻松穿过细胞间脂质)和毒性。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污染环境中,皮肤会持续陷入高敏状态, 引发过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湿疹等。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油漆、涂料、黏合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及燃料(如煤炭、天然气)燃烧产物等。
3、重金属污染
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化工厂职工因职业接触而导致的重金属沉着症,重金属微粒沉积在真皮内,会造成皮肤病变。生活中的重金属(如铅、镉、铬、砷、镍等)还主要来源于油漆、涂料、蓄电池、化妆品、染发剂、燃煤等。
大量研究发现,重金属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皮肤内的细胞间蛋白质,发挥毒性作用,抑制酶的活力,甚至改变基因表达。
4、香烟环境
香烟烟雾中,尼古丁、苯丙比等化学物质以雾状悬浮于空气中,很容易附着在皮肤表面。这些物质会致使皮肤老化,色素沉着,出现过敏反应。
5、臭氧和紫外线
高空中的臭氧层破坏曾一度引起人们关注,这会导致来自太阳的大量紫外线辐射不再能被屏蔽,紫外线中的UVA、UVB波段会导致细胞凋亡,加速皮肤老化。
相反,近地面空气中的臭氧却经常会出现超标现象,被称为是臭氧污染。臭氧的氧化压力会破坏皮肤屏障而引起炎症。
3招增强皮肤“抗污染”力重视日常护肤,增强皮肤“抗污染”能力,也是抵御污染的重要方式:
注意清洁和护肤
尽量用清水洗脸,少用碱性肥皂或洗面奶洗,避免过度清洁皮肤。每周用2~3次洗面奶即可,洗脸后要立刻涂乳液以保护脸部屏障;经常在户外工作的人可以薄涂乳霜、隔离乳或粉底,加强屏障,但不要经常化妆或使用含色素、香料的护肤品,以免形成“依赖”,致使皮肤防御力下降。
增强抗氧化能力
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果蔬,增强皮肤抗氧化能力。
注意防护,远离污染源
每日关注空气质量和污染指数,调整出行时间。污染严重的环境下,可佩戴口罩,穿着长袖衣服、长裤等,重视防晒。回家后立即洗脸、洗手。
最后,专家们呼吁,环境与人类相互依存,只有人类努力改善环境,减少污染与破坏,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对皮肤的伤害。
本期编辑:邓玉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水欣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