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相对密度为29是怎么来的,空气密度大小怎么理解

首页 > 家居 > 作者:YD1662024-04-05 02:33:46

空气相对密度为29是怎么来的,空气密度大小怎么理解(1)

1. 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思路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药品选择→反应装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形成方案

2. 确定制气原理的依据

⑴ 原料(常见药品)方便经济;

⑵ 有适应的反应速率;

⑶ 反应条件简单;

⑷ 副反应少,产物尽量纯净。

如不选择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其原因是反应条件要求高,两种产物、不易收集等。

3. 实验操作顺序

装配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制气→除杂、干燥→收集→防倒吸防氧化措施→尾气处理→拆除仪器。

⑴ 仪器的连接顺序: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① 先检验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最后点燃酒精灯。

② 加试剂顺序:先固后液,固体先放入,液体后滴加。

③ 加热操作先后顺序的选择。若气体发生需加热,应先用酒精灯加热发生气体的装置,等产生气体后,再给实验需要加热的固体物质加热。

目的是:一则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二则保证产品纯度,防止反应物或生成物与空气中其它物质反应。

如用浓硫酸和甲酸共热制CO,再用CO还原Fe2O3,实验时应首先点燃CO发生装置的酒精灯,生成的CO赶走空气后,再点燃加热Fe2O3的酒精灯。而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则相反,原因是:在还原性气体中冷却Fe可防止灼热的Fe再被空气中的O2氧化,并防止石灰水倒吸。

④ 实验仪器的拆卸要注意安全和科学性,有些实验为防止“爆炸”或“氧化”,应考虑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的顺序。

如对有尾气吸收装置的实验,必须将尾气导管提出液面后才熄灭酒精灯,以免造成溶液倒吸;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先熄灭加热氧化铜的酒精灯,同时继续通氢气,待加热区冷却后才停止通氢气,这是为了避免空气倒吸入加热区使铜氧化,或形成可爆气;拆卸用排水法收集需加热制取气体(如O2)的装置时,需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才能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

空气相对密度为29是怎么来的,空气密度大小怎么理解(2)

如:加热KMnO4或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⑴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⑵ 装:装入药品(如果是高锰酸钾制氧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把导管堵塞)。

⑶ 定:固定装置(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

⑷ 点: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一定要先预热,然后使用酒精灯外焰集中加热药品部位)。

⑸ 收:收集气体(只有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可以收集,之前排出的气体可能是试管中的空气)。

⑹ 离:导管撤离水槽。

⑺ 熄:熄灭酒精灯。最后两步不能颠倒,否则水槽中的水会倒流进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

4. 装置、仪器的安装和操作顺序

⑴ 装置的连接顺序

制气及性质检验装置一般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① 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② 根据气体及杂质的性质,确定净化装置;

③ 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干燥剂,确定干燥装置;

④ 根据气体水溶液及密度,确定收集装置;

⑤ 根据气体的毒性选择吸收剂,确定尾气处理装置。

⑵ 仪器连接顺序:

安装较复杂的一套仪器装置时的顺序:

先零后整,先主后次;从下装到上,从左装到右;然后将实验桌上的仪器用木垫垫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①“由下到上”原则,如制氯气的发生装置安装顺序是:放铁架台→摆酒精灯→固定铁圈→放置石棉网→固定带双孔塞和分液漏斗、导管的圆底烧瓶。

②“从左到右”原则,如制氯气: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吸收装置。

③“先塞后定”原则,如带导管的胶塞在烧瓶固定前塞好。

④ 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如广口瓶做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

⑶ 绘装置图程序:先主后次,先左后右,先整体后部分,先直线后曲线,先长宽比例后对称连线,先轻笔描轮廓,后修改重笔绘出。

空气相对密度为29是怎么来的,空气密度大小怎么理解(3)

二、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原理

① 氧气O2:2KMn0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2H2O2=2H2O+O2↑

② 氢气H2:Zn+H2SO4(稀)=ZnSO4+H2↑

③ 二氧化碳CO2:CaCO3+2HCl=CaCl2+CO2↑+H2O

④ 氯气Cl2:MnO2+4HCl(浓)=Cl2↑+MnCl2+2H20

16HCl(浓)+2KMnO4=2MnCl2+5Cl2↑+2KCl+8H2O

⑤ 氨气NH3:Ca(OH)2+2NH4Cl=2NH3↑+CaCl2+2H2O

NH3·H2O=NH3↑+H2O

⑥ 氯化氢HCl:NaCl(固)+H2SO4(浓)=NaHSO4+HCl↑

NaCl(固)+NaHSO4=Na2SO4+HCl↑

2NaCl(固)+H2SO4(浓) =Na2SO4+2HCl↑

⑦ 硫化氢H2S:FeS+H2SO4(稀)=FeSO4+H2S↑

⑧ 二氧化硫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⑨ 二氧化氮NO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⑩ 一氧化氮N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⑪ 甲烷CH4:CH3COONa+NaOH =Na2CO3+CH4↑

⑫ 乙烯C2H4:C2H5OHCH2=CH2↑+H2O

⑬ 乙炔C2H2:CaC2+2H2O→Ca(OH)2+CH≡CH↑

⑭ 氮气N2:NaNO2+NH4Cl=NaCl+N2↑+2H2O

空气相对密度为29是怎么来的,空气密度大小怎么理解(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