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碎片化阅读法?你好,我是宋崎骏,欢迎来和我一起学习如何阅读。这一节我来为你分享一种在手机上用的阅读方法,“碎片化阅读法”。
这里说的“碎片化”阅读法,它代指的并不是让你怎么见缝插针的看书,而是如何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与对待那些你看到的碎片化信息,也就是说,我们的阅读对象是针对那些手机上看到的东西,像微信文章等等。
为什么要专门介绍这个呢?原因很简单,我们都习惯看手机。
截止到2019年6月份,我国人均APP每日使用时间长为4.7小时,这足以显示出手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地位。
我个人对于手机上的信息是较为反感的,有两点原因。一,手机上五花八门的信息会让你丧失做其他事情的专注力。
每次我写文章或者是看书的时候,如果忘记把手机放到其他地方,我就会忍不住打开手机看两眼,对于需要深读思考的工作来说,这无疑是没有好处的。
为什么你要优化刷手机的行为?手机上大部分都是碎片化信息,这种信息有一个特点,不客观。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写手炮制出来的“观点文”,我给说几个文章标题你体会下。比如,《渣男都用这些头像》、《你要感谢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人》,《女人好不好,看鞋就知道》。
对于这些标题,只要是理性思考不缺失的人,都会马上发现问题,它们都是标题党。
如果这些文章里面的内容,也是按照标题给的意思写的,就属于被“炮制”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很容易引起一部分人的心理共鸣。
让他们看到标题就想转发,不顾其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容易误导他人,这其实是一个人对信息鉴别上不负责任的表现。
你可能会说了,就比如说《你要感谢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人》这篇文章,确实是应该对一些伤害过我们的人表示感谢啊,没有这些伤害,我们也成长不了啊。
确实,但他只说了这个观点下的一个场景知识,讲的并不全面,适用边界是模糊的,为什么一定要感谢伤害你的人?什么时候感谢?什么时候不该感谢?要具体感谢什么样的人?作者可能都没讲清楚。
另外两个标题党也是,谁告诉你用这些头像的一定是渣男?有什么科学依据?鞋能反应女人的好坏?这又是从哪听说的?
你看,如果你不去充分了解一个观点的适用边界是什么,就相信了就照做了,非常可能出错误,我希望你能做一个思维严谨、缜密的读书人,把理性思维充分的调用起来。
既然不能轻易相信这些内容,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呢?难道说,就不能在手机上学习了吗?不是的,当然可以学习,只不过你需要学会自己给它补足信息,也就是添加上下文。
如何让网上的文章变得更可靠当你观看一篇文章时,你可以尝试问自己如下问题:
这个文章观点对我来说重要吗?不看就有损失吗?
作者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是作者的个人感受,还是一个有理有据的论证过程?
文章中是不是有些概念词语没讲明白?这些概念用在文章里合适吗?
论证过程经得起推敲吗?有没有相反的案例?哪些情况适用,哪些情况不适用?
如果你要按照文章的做法来行动的话,能否顺利达成?是不是还需要具备其他条件?
其他人或者其他领域的专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
你可以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在你的笔记本上,或者印象笔记上,记录你思考的过程。
这些问题是我总结的一部分,当然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更多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自己被作者带跑偏,把互联网文章进行二次加工,让它变得客观起来。
同时你也会发现,这样一修二补,所展现出来的知识就会变得体系化,就不是单从某一个角度来阐述的内容了。
补充后的信息,如果适用你现在的情况,你就可以准备按照文章说的办法去实操了。
这样做不但能有效锻炼你的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信息搜索能力,还能让你把碎片化内容活学活用,让碎片化时间变得高效而有意义。
在这里还是要提醒你一句,专门花时间整理下你的信息来源入口也相当重要,把“没营养”的来源全部屏蔽掉,把高质量信息源请进来,这样你就不会被纷乱不堪的信息所打扰了。
文章来源:喜马拉雅专辑,21堂小白阅读课
好,下面是思考题:
你有没有轻信互联网信息的经历?
为什么当时你没有进行理性思考?
今后你要如何应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超载现象?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我是宋崎骏,我们下一节再见。
往期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