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是持续性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系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死的总称。腔隙直径多为2~15mm,一般认为15~20mm是腔隙的最大限度。
过去,临床上很难做出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只有在病理检查时,才能明确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变。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单纯依靠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脑电图、脑血管造影和脑脊液检查,临床无法确诊。因此,过去由于很多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没有表现出局灶体征,甚至完全没有症状,所以很难诊断。CT和MRI等神经影像学的广泛应用使本病临床诊断已无困难。另外,PET检查能较早地发现局部脑组织处于脑的功能、代谢改变状态时的变化,所以当PET应用于脑检查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现率可能会更高。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后,导致缺血性微梗死,脑组织缺血、坏死和液化,可引起多个大小不同的脑软化灶,以后被巨噬细胞移走而留下不规则的大大小小的腔隙。因梗死的血管不同,常表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
腔隙性脑梗死如何治疗
1、急性期:对发现及时的腔隙性脑梗,按照脑血管病急性期处理原则,也可以考虑溶栓治疗。但溶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引发更严重的脑出血,需权衡利弊使用。通常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他汀类药物降脂及保护血管内膜,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氧化自由基等对症治疗。
2、陈旧性病灶:对陈旧性的腔隙性脑梗的治疗,主要以预防脑梗再次复发为主。口服基础的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稳定血管内膜,逆转斑块。同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疾病进行治疗。
3、功能障碍的治疗:病灶区已经死亡的脑细胞无法再生,即使在CT下看到“腔隙”被治愈,也只是胶质细胞的填充,而不是神经细胞的再生。所以对于疾病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肢体运动障碍症状,主要依靠康复锻炼,让病灶周围神经组织进行代偿。
腔隙性脑梗应以预防为主
有神经功能障碍的腔隙性脑梗的患者,经过康复锻炼,多数都可以恢复正常功能,达到临床治愈的状态。但在病理上,大脑死亡的神经细胞不能再生,会残留“腔隙”的痕迹,所以腔隙性脑梗并不能彻底治愈。
而且腔隙性脑梗是种随着年纪增大而发病率增加的疾病,曾发作过腔隙性脑梗的患者,也更容易复发。所以在治疗上,主要以预防发作为主。老年人,及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高危因素的“三高”人群,应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