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肺炎:类圆形团片影,内部可见空泡征,周围可见晕征,纵隔窗形态不规则。
肺内转移癌:有原发病灶且CT表现与原发灶有关,一般为多发,以两肺中、下野的边缘部分多见。
(二)什么是肺癌高危结节?
肺癌高危结节是可能为肺癌或可能转变为肺癌风险较高的肺结节。如同时有长期吸烟史、肺癌家族史、身体别的器官有明确恶性肿瘤等多个危险因素,肿瘤直径≥1.5厘米或者直径介于0.8-1.5厘米之间但表现出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含气细支气管征和空泡征、偏心厚壁空洞等恶性CT征象的结节,以及直径大于0.8厘米的部分实性结节为高危结节。高危结节需要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呼吸科医生来判断。以下是一些病变的典型表现:
A. 分叶征;B.棘突征、毛刺征;
C. 空泡征;D.胸膜凹陷征;
E.血管集束征;F空气支气管征。
三、结节越多肺癌可能性越高吗?这个答案是否定的,肺结节的个数与肺癌可能性没有相关性,反而如肺多发微小结节提示慢性炎症的可能性更高,但如果是多发的磨玻璃结节应该引起重视。或者胸外科医生综合判断。
四、发现了肺结节该怎么办?首先要明确的是肺结节不等于肺癌或早期肺癌,不必过度焦虑,过度惊慌不可取,但置之不理也不可取。过度惊慌会影响生理和免疫功能,诱发疾病;置之不理会延误病情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发现肺结节了应该带上详细的影像资料及病史到医院就诊,可以进一步做一些检查,如详细的体格检查、血里面的肿瘤标志物、痰里面找肿瘤细胞等,如经济条件好的患者还可以做PET/CT检查,如高危患者,可经纤维支气管镜、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组织以明确诊断。
经过医师详细的检查,患者后续治疗一般有三种选择:
1.口服抗生素后短期复查。
2.密切随访。密切随访犹如警察盯嫌疑人,得通过长期的观察最后确定对方的好坏,CT检查就是那个警察,而肺结节就是那个嫌疑人。判断的方法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再次做CT检查(最好是薄层CT),与之前的CT进行对比,判断大小、密度、位置等是否出现变化,良性结节一般在长期随访中均不会出现变化,而恶性结节可以在短期内显著生长。具体随访间隔的时长应由经诊医生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肺癌高危结节应该缩短随访时间。大多数结节在两年内未长大的话,考虑为良性结节或低度恶性,但部分结节如磨玻璃结节应该增加随访年限。
3.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恶性肺结节目前最好的根治手段。对于不能明确诊断且高度怀疑肺恶性肿瘤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术式为经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创伤小、愈合快、对生活影响小。患者一方面不要过度担心手术治疗,另一方面仍需谨记,大部分肺结节是良性的,切勿因过度焦虑而造成过度治疗。
五、如何正确看待随访复查?前文提到,大部分结节是良性的,因此对于大部分发现肺结节的朋友在医院就诊后得到的答案都是随访。当医生做出随访的决定时说明目前对这个结节是放心的,但临床中我们发现随访给很多患者朋友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很多人在惴惴不安中等待着下一次复查时的宣判,甚至有些朋友每天数着复查的日子或者迫切将复查提前。其实,这种心理是不可取的,患者朋友们应该认识到肺结节最后被证明是良性仍是大概率事件,随访时间亦是医生根据临床、影像特点综合判断所制定的,是科学诊治的一部分,在随访的间歇中需要做的就是忘掉结节正常生活。对于首次发现磨玻璃结节的患者,随访可以使40%的患者免除不必要的手术。
六.其他两个相关知识。1.CT有辐射能反复做吗?
随访是目前肺结节的主要防治手段,但门诊经常有病人对做CT检查心存顾忌,主要原因是CT的辐射。CT和X线都存在X线辐射,CT比X线辐射略大,所以备孕期、孕妇和婴幼儿应该尽量避免CT或X线检查。但成人一般一年做几次检查(10次以内)都是没有问题,患者朋友应该调整好心态,配合检查
2.各种CT该如何选择?
①低剂量CT:
目前证据显示,低剂量CT是筛查肺癌的有效手段,主要优点是辐射剂量小,其辐射剂量大约是普通CT的1/4左右。
②普通CT平扫:
普通CT平扫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CT检查,绝大多数基层医院都有配备,普通CT平扫扫描的层距通常为8-10mm。低剂量CT和普通CT都常用作体检胸部检查,优点是检查快、设备要求低,缺点是层距过宽,可能造成小结节的漏诊。
③高分辨CT:
高分辨CT是指层距较小的CT,一般层距小于5mm,与常规CT相比,精度更高,分辨率更强,可以看清肺内细小结构,可用作肺小结节特别是磨玻璃结节的随访。
④增强CT:
一般肺小结节不需要增强CT检查,但动态增强CT特别是小结节动态增强CT对鉴别孤立性小结节具有一定的意义,具体应由经验丰富的呼吸科医师或胸外科医师把握。
⑤PET/CT:
PET/CT主要可用于肺癌高危实性结节或部分实性结节的诊断,多个结节时还可为选择哪个结节进行活检提供参考意见,主要原理是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缺点是价格昂贵,不推荐作为肺小结节的常规随访。
【本期专家】陈雷,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辽宁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肿瘤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如肿瘤的诊治及营养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