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酰丝氨酸
是一种在体内产生的脂肪物质,
它覆盖和保护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并且参与了身体的凝血功能。
其中,
对于大脑内神经细胞的正常运作尤为重要,
有助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作为神经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磷脂酰丝氨酸被认为在随着年龄增长保持记忆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在2010年发表在《临床生物化学与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1]中,78 名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被分配接受6个月的磷脂酰丝氨酸补充剂或安慰剂治疗。
在六个月结束后,发现在研究开始时记忆力分数相对较低的参与者,他们的记忆力有了显著的改善。
对健康的益处除了有改善记忆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健康益处。目前已经有不少的研究证实了,磷脂酰丝氨酸的补充剂对健康有更多的影响。
这些健康益处包括了:
(1)提高运动能力
根据2006年发表在Sports Medicine 上的一份报告,磷脂酰丝氨酸补充剂可能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改善运动表现[2]。
(2)辅助干预抑郁症
在2015年发表在《精神疾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3]中,65岁以上患有重度抑郁症的人每天服用含有磷脂酰丝氨酸和 omega-3 脂肪酸DHA和 EPA的补充剂,持续12周。
在研究结束时,抑郁量表的分数都有所提高。
(3)有助于改善多动症
2012 年发表在《欧洲精神病学》上的一项研究表明[4],将磷脂酰丝氨酸与 omega-3 脂肪酸结合使用可能有助于治疗儿童多动症。
在这项研究中,200名患有多动症的儿童被分配接受15周的安慰剂治疗,或者含有磷脂酰丝氨酸和omega-3 脂肪酸的补充剂。
研究结果显示,与服用安慰剂的参与者相比,接受组合治疗的参与者,他们的多动/冲动行为显着减少,情绪得到更大改善。
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来,不管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磷脂酰丝氨酸都是适合的。
可能存在的副作用
由于它本身属于磷脂的一种,副作用比较有限,但仍然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适,包括胀气和胃部不适。
并且由于磷脂酰丝氨酸可能具有稀释血液的作用。如果正在服用华法林等稀释血液的药物,抗炎药或者本身存在凝血问题的人,在服用磷脂酰丝氨酸前要咨询一下专业人员,而且不应该在手术后的两周内服用。
此外,它还可能与用于治疗青光眼、阿尔茨海默病、抗组胺药和抗抑郁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也需要多加注意。
由于目前没有研究证明孕妇哺乳期的妇女儿童服用磷脂酰丝氨酸是否存在着健康风险,所以一般建议5岁以内的孩子,尽可能不要过多摄入。
如何合理使用?
虽然一些食物中也含有一些磷脂酰丝氨酸,包括大豆(主要来源)、白豆、蛋黄、鸡肝和牛肝。
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很难从饮食来源中吸收足够的数量,所以可以借助补剂进行调整。
有关磷脂酰丝氨酸的推荐剂量,主要是从研究得出的。2015年的一篇评论文章[5]指出,人体每天能有效吸收300-800mg的磷脂酰丝氨酸,根据自然医学综合数据库,记忆力减退的治疗剂量为每天服用2-3次,100mg/d。
引用文献:
[1]Kato-kataoka A, Sakai M, Ebina R, Nonaka C, Asano T, Miyamori T. Soybean-derived phosphatidylserine improves memory function of the elderly Japanese subjects with memory complaints. J Clin Biochem Nutr. 2010;47(3):246-55.
[2]Kingsley M. Effects of Phosphatidylserine Supplementation on Exercising Humans. Sports Medicine. 2006;36(8):657-669.
[3]Komori T. The Effects of Phosphatidylserine and Omega-3 Fatty Acid-Containing Supplement on Late Life Depression. Ment Illn. 2015;7(1):5647.
[4]Manor I, Magen A, Keidar D, et al. The effect of phosphatidylserine containing Omega3 fatty-acids on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symptoms in children: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followed by an open-label extension. Eur Psychiatry. 2012;27(5):335-42.
[5]Glade MJ, Smith K. Phosphatidylserine and the human brain. Nutrition. 2015;31(6):7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