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明会典》记载了一组有趣的价格,目的是用来给朝贡国的贡品定价。其中,日本进贡的日本刀定价为每把刀宝钞三贯,而另有一把来自西域的镔铁大刀则定价为每把给绢五疋。按会典的折换比例,一疋绢可折宝钞一百贯,也就是说,一把西域进贡的镔铁大刀的价格为日本刀的167倍。这把价值远远超过日本刀的镔铁大刀究竟是什么神兵利器让明人不惜给出如此之高的“天价”?本文将通过一些记载探寻中国古代镔铁大刀之秘。
三国时期,曹丕曾造宝刀宝剑各三把,匕首两把,露陌刀一把,这些刀剑身上都存在不同的色彩和花纹,“光似流星”“状如龙文”,曹丕对这些刀剑赞誉有加“一时之良也”。这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镔铁刀剑制品。而镔铁一词最早则明确记载在《魏书·西域传》中,其中记载古代的波斯国出产镔铁,随后的《周书》、《隋书》、《北史》等对波斯出“镔铁”亦有记载。
古人的文学作品多有镔铁的描述,如唐朝诗人留下了“金刚锥透玉,镔铁剑吹毛”的诗句,将镔铁与金刚相比,说明了镔铁剑既坚硬,又锋利。“炭山烧天色如赭,神血喷人双跃冶。紫镔百炼结松纹,三尺清冷掌中泻”这首诗很好地描述了镔铁的松纹和寒冷锋利的特点,《咏双陆》中有“东关未下黄金锁,西塞先扃紫镔键”更将镔铁比拟为黄金,说明了镔铁的名贵。五代轩辕述说镔铁刀剑其利可切金玉。
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中国古代所称的镔铁最初是对来自古印度、波斯、中亚等地的坩埚花纹钢的称呼。这些坩埚钢包括布拉特钢(pulad) 、乌兹钢(wootz),其中,产自印度的乌兹钢经过阿拉伯人的加工后就制作成了刀具收藏界的极品“大马士革钢刀”。布拉特钢(pulad)则是中亚的一种坩埚花纹钢工艺。在很长时间内,这两种工艺被混为一谈,但是最近的考古资料显示这两种工艺无论是坩埚材料还是钢锭的成分都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