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鲜艳、美丽、丰收的季节,但寒露后多风干燥,稍加不注意皮肤干、肝火旺、浑身疲倦这些情况都会出现。另外阳气内敛,寒气上升,如果寒气侵入体内,五脏容易受到伤害。
谚语“秋汤灌脏,平安健康”道出了养生之道。一方面多喝些汤水能暖胃清燥,提高免疫力;另外一方面,秋季温度较低,人体消耗较小,此时进补能储存更多能量。
大骨汤、乌鸡汤、羊肉汤、蛋花汤、菠菜豆腐汤、小鸡炖蘑菇等是我国大江南北都深受喜爱的佳肴,但关于汤的营养,大家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汤是非常有营养的滋补品,也有人说汤里有大量脂肪和盐,多喝无益。
关于汤有哪些误区?为什么很多营养师仍然推荐大家常喝汤?小二这就送你一份“喝汤指南”!
1
喝汤的误区,很多人还在犯
1刚出锅趁热喝
汤煮熟时,鲜味物质大量溶解,经高温挥发能振奋食欲,因此很多人喜欢趁热喝。但长期吃烫食,柔嫩的上消化道黏膜遭受到高温后会损伤,可能会诱发黏膜的癌前病变。专家建议先放至40℃左右再喝,喝汤的温度最高不要超过60℃。
2营养全在肉汤里
只喝汤不吃肉,就能获取全部营养?大部分人认为,历经炖煮后,营养精华都留在汤中。
其实肉汤中除了存在少量可溶性蛋白质、多种氨基酸、鲜味肽、肌酸、肉碱等小分子含氮物,以及微量的钾、铁、可溶性B族维生素等,还溶解了20%的脂肪、30%~40%的嘌呤、50%的钠,而大部分的蛋白质仍然留在肉里。
由此可见,光喝汤不吃肉,不能很好的补充蛋白质。
3煮得越久越好
按理说,如果炖汤时间长,食物会充分受热,溶解出更多营养物质。
但是研究表明,压力锅熬骨汤1小时或瓦罐熬骨汤4小时,汤里的钙含量才只有 1.0~1.2 毫克/100毫升,等于100毫升牛奶的百分之一,可见含钙量极低。
再比如排骨莲藕汤熬2个小时,汤中的蛋白质含量是0.5克/100克,再熬2个小时也不过涨到了0.67克/100克。
久煮后营养并没有炖出多少,反而会让嘌呤和亚硝酸盐含量升高,可能对健康不利。煲肉汤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既能保证口感,也能保证营养;骨头汤或猪蹄汤,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也不要超过2个小时。
4浓汤比清汤更营养
浓汤和清汤的成分相差不大,大多是脂肪,但浓汤中的奶白色来自于乳化的饱和脂肪酸,而去除浮油后的清汤,脂肪和嘌呤含量都会减少,从这一角度来说反而比浓汤更健康一些。
小提示
在熬汤时出现的泡沫量较少,颜色奶白,看起来干净很多,这是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被煮出来了,可以食用。但如果觉得影响外观,或者是在减肥期,也可以撇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