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方面的重大疾病,血液病是重大疾病吗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1-21 01:22:57

在影视作品中,常有主人公因白血病发作不治身亡的情节。白血病真的是无法救治的绝症吗?张萍用她接手的病例数据表明,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白血病可以达到约70%的治愈率,即使是难治性白血病,也并非完全无计可施。

造血干细胞移植俗称“骨髓移植”,其主要原理为:被移植到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增殖成各种、各阶段的血液细胞与免疫活性细胞,不但使正常的骨髓组织代替患者异常的骨髓组织,而且一直到体内的正常免疫细胞能代替原来可能有缺陷的免疫细胞,对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细胞)起到免疫治疗作用,达到大剂量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有效结合。张萍介绍:“一名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50-70%左右;比传统的单纯化疗有明显提高。”

这项技术为急性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生。不过移植前,首先要为患者找到合适供体,进行HLA配型。10个位点全匹配,叫做全相合;一半匹配则为半相合。在血缘亲属中,只有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有25%的机会全相合。如果不匹配,就只能在中华骨髓库寻找合适的供体。

在骨髓库配型成功的几率好比大海捞针,但病人的情况往往却等不起。张萍所在的血液科团队勇于尝试,用半相合技术解决了供体问题。半相合移植的供体条件以往局限于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而随着移植技术的进步,半相合的范围也扩大到了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旁系亲戚。同时,团队学习国内外先进骨髓移植中心的最新方案,积极探索多种移植技术。

48岁的金先生(化名)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年,之前一直在上海治疗。医生告诉他,只有移植才能治好他的病,但父母年长、儿子又太小,骨髓库里更是没有合适的供体,只能边治边等。

几个月前,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家人将他就近送到了宁波市第一医院。张萍接诊后发现金先生已经发展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提出了进行旁系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建议。

“上海医生都说没法移植,这样真的可以吗?”听到这个消息,金先生和家人十分意外。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救命,5个堂兄妹第一时间赶来配型。最终,堂哥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为金先生做移植风险不小,属于挽救性移植。旁系半相合风险高、易排异,对医生的水平和患者的意志都是考验。幸运的是,在张萍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移植成功。如今,金先生已经回到工作岗位。

案例

血液方面的重大疾病,血液病是重大疾病吗(5)

看着正在快车道上发展的科室,回望陪伴自己一路走来的病人,张萍无限感慨。2011年,她博士毕业刚工作时,科室只有2个移植仓,一年最多完成20例移植;而2016年,移植仓已增加至7个,现在每年平均完成100例移植。当初重度昏迷的小伙子如今考上高校带着女朋友来看她;20岁女孩移植成功,4年后带着刚出生的宝宝来送满月礼;妈妈为女儿捐献造血干细胞,两人手牵手回家......张萍说,感谢病人在她的生命里留下珍贵回忆,他们乐观积极的态度也激励着她继续开拓前行。

突破年龄禁忌完成高龄老人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科③

陆滢

47岁

主任医师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

血液方面的重大疾病,血液病是重大疾病吗(6)

从医26年,宁大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副院长、血液病中心常务副主任陆滢有着十分耀眼的履历:34岁,她担任宁波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37岁,晋升主任医师;40岁,被评为2015年宁波市科技领军拔尖人才第一层次;42岁,获得201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她始终致力于血液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试验研究,不久前,她又创下宁波血液肿瘤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最大年龄纪录——77岁。

77岁的王阿姨大腿根痛得连路都走不了,经过活检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这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接受了陆滢制定的系统性化疗后,王阿姨走路不痛了,化验指标也恢复了正常水平,可以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原理是最大限度地*灭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将自己预先采集并保存的造血干细胞重新回输到体内,以重建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对于高龄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技术难点在于采集足量干细胞以及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有经验的移植中心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以及体能情况开展。

刚听到“移植”两字时,王阿姨直摇头,觉得自己已经这把年纪没有必要去“冒险”。陆滢解释,一般情况下,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都在65岁以内,但是移植能否进行,年龄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体能状态良好,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生命。

最终,王阿姨决心一试。进入到移植仓后,王阿姨顺利度过预处理化疗,在骨髓抑制期间也未发生严重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在干细胞回输到体内的第12天,造血功能就恢复正常,按时出仓。

案例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陆滢团队目前还为一位72岁患者成功完成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让高龄不再成为移植禁忌。

血液方面的重大疾病,血液病是重大疾病吗(7)

下班后看文献、查资料,反复研究病历,旁人看起来很无趣的生活,却是陆滢在追逐医学梦时最大的乐趣。哪怕是大年初一,她也常常在病房里为患者进仓移植而忙碌。她的忘我付出也带动了整个团队,自2014年陆滢以“人才引进”方式担任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以来,该院血液科各项指数和学科业务量明显增长,科室也获评省市共建重点学科。

为了更好地帮助经济困难的患者顺利完成移植,陆滢和团队已累计为60多位患者发起捐款,金额高达300多万元。其中有30余名患者因此有能力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新生。这种仁心仁爱的医者风范也让血液科团队获得“鄞州好人”集体美誉。

走得再远,陆滢始终牢记自己穿上白大褂的初心。1991年,父亲生病住院,她萌发了当医生的想法,高考填志愿时全部是医学院,得偿所愿。“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看着他们重获新生,这份成就感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体会的。”说起这辈子为之热爱的医学事业,陆滢尤其骄傲和幸福。

潜心研究国际先进疗法为恶性血液病患者带来福音

血液科④

陈冬

44岁

主任医师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

血液方面的重大疾病,血液病是重大疾病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