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诉咽下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微疼痛,并能说明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可为烧灼样疼、针刺样疼或牵拉磨擦样疼痛。
疼痛的轻重与食物性质有关:
在咽下粗糙、热食或有刺激性食物时,疼痛较重;
流质、温食疼痛较轻。咽下食物时疼痛,食后减轻或消失。
也有少数患者疼痛较重,甚至呈持续性疼痛。
患者自觉疼痛部位,不完全与食道内病变部位相一致。
胸骨后疼痛大多可用药物治疗获得暂时的缓解,数日或数月后,遇到患者情绪波动或进食不当而又发生,常反复出现存在很长时间。
3、食道内异物感、胸口烧灼感:
患者常诉因某次进食粗糙食物将食道擦伤,或疑为误咽下异物存留于食道内,经常感觉有类如米粒或蔬菜碎片贴附于食道壁,吞咽不下,但不疼痛,与进食无关,即使不作吞咽动作,也有异物感,异物感的部位多与病变部位一致。
4、食物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
患者常诉食道口变小、紧缩,食物下行缓慢,并有停留的感觉。该症状只出现在咽下食物时,食后消失,与食物性质无关,饮水也有相同感觉。患者常感觉咽下食物时食道内似有阶梯样,食物缓缓“顿挫”下行。
5、剑突下疼痛:
患者多诉为烧灼样刺痛,轻重不等,多在咽下食物时出现,食后减轻或消失,也有的为持续性隐痛,与进食关系不大。
6、咽喉部干燥与紧缩感:
患者常诉咽喉部干燥发紧,或形容为“脖子”发紧,咽下食物不利,并有轻微疼痛,吞咽干燥与粗糙食物时明显。这种症状的发生也常与患者情绪波动有关。
7、胸骨后闷胀不适:
这种症状患者常不能具体形容,只诉说感到胸部不舒服。
8、体重减轻:
突然之间,体重莫名快速下降,就要警惕是否患癌了。
很多癌症都会导致体重减轻,而对于食管癌来说,吞咽困难更会加重这种情况。
以上是早期食道癌比较常见的一些症状,另外有少数患者会有背沉、嗳气和耳疼等症状,甚至有极少数患者会无任何症状。
食管癌患者还可能在进食后几小时内呕吐;当癌组织扩散至肠道,呕吐和其他消化道相关症状会增加。
早期食道癌的患者,可以有多种症状并存,也可只有一种症状,有的持续时间很长,有的则间断发生。
日常生活中,这些不适症状可同时或先后出现,我们要特别警惕,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二、食管癌的高危因素
年龄因素:
年龄越大,患食管癌几率也越大。在食管癌患者中不到15%的人在55岁以下,45-65岁者占67.3%。
性别因素:
男性比女性患食管癌的几率高3~4倍。
遗传因素:
在所有癌症中,食管癌的遗传因素比较突出,有家族史者占64%~69%,发病情况以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少。
吸烟酗酒:
任何种类的烟草都会增加患癌几率,包括嚼食烟草。饮酒增加患癌几率,另外,吸烟和喝酒的行为会大大增加食管癌发生几率。
胃食管反流病、巴雷特食管等:
若长期性胃酸反流,尤其是巴雷特食管,可导致食管细胞发生改变(即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覆盖),并有发生腺癌的可能。
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癌变率比食管上皮正常者的发生率高 100 多倍,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
还有一些食管的良性慢性疾患,经久不愈亦可发生癌变,如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食管化学烧伤等。
肥胖:
超重或肥胖人群患癌几率较大。
膳食和营养:
膳食中多加工型肉类,少蔬菜水果,可能会增加患食道癌几率。
贲门失弛症:
贲门是食道和胃的接口部分,贲门失弛是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神经损害所致,症状很像食管癌,有15%以上的患者可并发食管癌。
患癌史:
过去有过患癌经历,如头、颈、肺部等,得食管癌的几率较高。
经常接触某些化学物质:
比如一些在干洗店工作的人,患食管癌的几率可能更高。还有防护不好的化工厂、农药厂等。
食管癌高发地区:
某些地区如河南林州,由于水质、饮食习惯、饮食中微量元素、维生素含量不平衡等,所以有聚集现象。
三、怎样预防食管癌?
预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