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邪”是六淫邪气之一,火热为阳盛所生,所以火热常可混称。有内外之分,外火多是由于直接感受温热邪气,内火多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阳气亢盛而成。“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另外情志中“喜怒忧思恐”过极都可以化火,也称“五志化火”。
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怕热、口渴咽干、牙龈肿痛、汗出、心烦失眠、甚者狂躁、神昏、小便短赤、便秘、严重还可能会出现血热妄行出血症,舌苔黄厚、脉洪大等。
下面我们分享一些常用的祛火药,看一下它们的区别:
1、牛黄上清片:
组成:人工牛黄、黄连、大黄、黄芩、连翘、栀子、菊花、生石膏等;
功效: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当然,它用法范围很广,但是它也有它的侧重点,有时候外感风热感冒也可以同它辅助治疗一下;
2、黄连上清片:
组成:黄连、大黄、栀子、黄芩、菊花、连翘、荆芥穗、薄荷、黄柏、防风、桔梗、白芷、川芎,甘草等;
功效:清热通便,散风止痛;
工作当中由于肝火旺盛引起的头晕、耳鸣,我们可以加一些它进行调理;
3、牛黄解毒片:
组成: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止痛;
用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火比较重,热火位置较深,多选它;
4、三黄片:
药物组成:大黄、盐酸小糪碱;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因为药物组成含有小檗碱,所以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药性相对猛一些,偏用于湿热火毒,所以有时候疖肿、丹毒我们也有时候用到它;
5、清火栀麦片:
组成:穿心莲,栀子,麦冬;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其实在用的过程中,我们多用在有胃火的人群,比如吃的多,饿的快,也就是消谷善饥,并且由此引起的牙龈肿痛等。
以上它们都是祛火的中成药,药性都偏寒凉,所以寒性体质、大便溏泻、孕妇、儿童是不应该应用的。
非常感谢您的关注,持续更新健康实用的小知识!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