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啶胺对人有什么危害,氟啶胺不能用在哪些作物上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1-24 23:17:05

危害特征:

马铃薯植株叶、叶柄、茎及块茎均能被侵染受害。叶片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生出一圈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尤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和叶柄,致使叶片萎蔫下垂。气候干燥时,病斑干枯变褐。茎部受害,初呈稍凹陷的条斑,气候潮湿时,表面也产生白霉。块茎受害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形病斑,稍下陷,下层薯肉变为褐色。土壤干燥时,病部发硬于缩,潮湿时也可长出白霉。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

①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别,因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容易发生变异,垂直抗病品种裁培几年后,容易丧失其抗病性,所以应选用具有多基因的抗病品种或水平抗病性种。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代森锌,代森锰锌,烯酰吗啉,霜脲氰,氰霜唑,唑醚菌胺或氟啶胺。

马铃薯软腐病

氟啶胺对人有什么危害,氟啶胺不能用在哪些作物上(5)

危害特征:

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贮藏期对薯块为害严重。

茎块受害:初在表皮上出现水浸状小斑,后扩大,并向内扩散,呈现多水的软腐,腐烂组织变褐;湿度大时,表面有絮状菌丝体,间夹小黑色球状物。

叶片受害:下部老叶先发病,出现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茎受害:髓组织腐烂,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片变黄。

防治方法:

①栽培时加强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

②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贮藏前薯窖灭菌;选择成熟无伤的马铃薯在阴凉处存放2~3天准备贮藏;贮藏期间保持通风。

③喷洒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马铃薯干腐病

氟啶胺对人有什么危害,氟啶胺不能用在哪些作物上(6)

危害特征:

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

后期薯块内部变褐色,常呈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最后薯肉变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缩、干腐、变轻、变硬。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不堪食用。

防治方法:

及时清除病株残体;新薯入窖前将窖内清扫干净,可用咯菌腈喷雾,并用硫磺粉熏蒸消毒;入窖时剔除病、伤、虫咬的块茎,并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天左右,使块茎表面水分充分蒸发,伤口愈合,再入窖;窖内保持通风。

马铃薯疮痂病

氟啶胺对人有什么危害,氟啶胺不能用在哪些作物上(7)

危害特征:

主要侵染块茎,块茎染病先在表皮产生浅棕褐色的小突起,逐渐扩大,木栓化,表面粗糙,后期在病斑表面形成凸起或凹陷型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表皮,不深入薯内。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耐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轮作5年以上;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施用酸性肥料以提高土壤酸度。

②选用无病薯块留种,种薯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2小时,浸种后再切成块,否则容易发生药害。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络氨铜,农用链霉素,水合霉素,或噻菌铜。

马铃薯粉痂病

氟啶胺对人有什么危害,氟啶胺不能用在哪些作物上(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