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啶胺对人有什么危害,氟啶胺不能用在哪些作物上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1-24 23:17:05

危害特征:

主要危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成芽腐,造成缺苗。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大小1-6cm。

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灰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均和;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呈舟状,心叶节间较长,有紫红色色素出现。严重时,茎节腋芽产生紫红色或绿色气生块茎,或地下茎基部产生许多无经济价值的小马铃薯,表面散生许多黑褐色菌核

防治方法:

严格检疫,对疫区加强封锁,禁止外调;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增施基肥和磷钾肥,多施石灰或草木灰;选用无病种薯,必要时可用嘧菌酯或精甲霜灵种衣剂喷种,晾干播种。

马铃薯黑痣病

氟啶胺对人有什么危害,氟啶胺不能用在哪些作物上(9)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

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造成缺苗。

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灰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菌核。

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呈舟状,心叶节间较长,有紫红色色素出现;严重时,茎节腋芽产生紫红色或绿色气生块茎,或地下茎基部产生许多无经济价值的小马铃薯,表面散生许多黑褐色菌核。

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发病重的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要特别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一旦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病穴内撒人生石灰等消毒。

②种薯处理:3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用50%异菌脉0.4%溶液浸种5分钟。

③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甲•丙环唑;噁霉灵,噻氟菌胺,每亩用量14~20ml对水40~60L茎叶喷雾。

马铃薯枯萎病

氟啶胺对人有什么危害,氟啶胺不能用在哪些作物上(10)

危害特征:

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整薯播种;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②必要时可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三氯异氰尿酸片剂1000倍液浸种薯。

马铃薯小叶病

氟啶胺对人有什么危害,氟啶胺不能用在哪些作物上(11)

危害特征:

由植株心叶长出的复叶开始变小,与下位叶差异明显,新长出的叶柄向上直立,小叶常呈畸形,叶面粗糙。发芽后生长初期病症较明显,本病多发生在农户自行留种的田块,经组织培养脱毒的田块发病少。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精细整地,采用高垄或高埂栽培,施足有机底肥,增施磷、钾肥,生长期及时中耕除草和培土,适时浇水,忌大水漫灌,及早拔除病株。

②药剂防治。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药剂可选用10%蚜虱净1 5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洒2%菌克毒克水剂200~250倍液,或20%康润1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800倍液等抗病毒药剂。

马铃薯青枯病

氟啶胺对人有什么危害,氟啶胺不能用在哪些作物上(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