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中》:“盖中气虽虚,表尚未和,不敢大补。”
中气,指中焦脾胃运转机能的原动力。对食物的消化、身体的营养有重要作用。
老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然而,肺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权力,还得依赖于它幕后的支持者,这就是脾。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所以脾气生肺气。脾虚则肺虚,肺虚则气虚。所以,脾虚的人,容易表现出气虚症状:四肢无力,精神不振,老犯困,挺不起胸,抬不起头,说话软绵绵的……这些症状,尤其是年轻人的这些症状,都需要通过养脾去解决,养脾才能养肺,养肺才能养气,把气养足了,人就能昂首挺胸,扬眉吐气了。
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物的消化转输 、升清 降浊等生理功能。又称脾胃之气。有时仅指脾主升清的功能。脾胃功能产生中气,中气又支持脾胃之气。中气充足,即脾胃功能健旺;
中气不足,即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常。可见面色萎黄,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气短乏力,便溏。严重者,因中气不足,升举无力,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小儿囟陷等,称中气下陷。
所以,脾脏健康的人,中气自然足,肌肉就会结实,一举一动虎虎有生气,说起话来也响亮而自信,这就是人们平常说的“中气十足”。否则,如果脾脏不健康,或是处于亚健康状态,人就会黄瘦、怯懦、行动猥琐,言语怯懦,处处不自信,这就是“中气不足”了。
只有时时处处中气十足的人,才能成为人生事业的佼佼者、成功者。而中气不足的人,则难免总是被人瞧不上眼,被人排挤和轻视了。要使自己由中气不足变得中气十足,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学会养脾就行了,养脾就是养中气。
健脾主益胃,除湿主清热,脾健运则湿难停滞。除湿在中医所说的湿有两个方面,一是指身体里多余的水分;二是指某些能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等)。除湿就是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或者减少、清除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的过程。
健脾养脾,功夫在平时
不要等到夏季才来关爱脾,平日就宜健脾养脾,让脾胃的功能强大起来。
一、起居规律,不妄作劳
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生活紧张,工作压力大。长期如此,脾会不开心,甚至示威、罢工,导致人体运化失常,食积不化、脘腹胀满。所以,不要让快节奏的生活沦为常态,否则对脾胃的伤害难以弥补。
二、以喜为补,食不过量中医有句话叫做‘胃以喜为补’,如果你喜好这些食物,吃得开心舒服,就证明它适合你。但再喜欢也得有个度。仍物无美恶,过则为伤,适合自己最重要。
三、脾实主动,脾虚主运运动于身体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就加强脾胃功能而言,脾实和脾虚人群的锻炼方法,还是有所区别的。
>>>脾实者,以年轻人居多,要让四肢动起来,多出点汗,以利水湿排泄。现代流行的运动方法,如前面所说的慢跑、骑自行车、健美操、游泳等有氧运动,就非常适合他们。
>>>脾虚者,以老年人居多,他们生理功能下降,本就气虚不足,一味地动,只会增加身体损耗,故需要以“运化脏腑”的静功为主。以下传统养生方式,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者。
养中气,不仅能改变人的体质,而且能改变人的气质,最终能改变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