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痛风患者之所以会发展到后期的严重症状,大多数都是因为不规范的用药与治疗。
其中,对于药物信息的不了解、治疗方案的不信任、自身病情的不熟悉,是痛风患者都会面临的问题。
为了避免许多患者陷入用药的误区,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痛风用药的注意事项。
痛风常见用药的误区痛风患者疑问1:非布司他吃了以后,痛风发作得更加频繁,还转移了位置。这个药,是不是吃了没效果还加重了?
作为一种常见的降尿酸类药物,非布司他的作用,主要是降尿酸。而患者的用药疑问,痛风发作更加频繁、转移位置,其实是一种「溶晶痛」现象。
溶晶痛指的是在服用降尿酸药物的过程中,体内尿酸的生成减少了,而且血中的尿酸水平迅速降低,于是关节内的痛风石逐渐溶解,释放出不溶性的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可以诱导白细胞趋化,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导致剧烈的红肿热痛反应,表现为急性痛风发作。
建议:
①在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的时候,要从小剂量开始,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用药剂量。
②由于血尿酸水平波动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服用一些预防发作的药物,能帮助机体构建一个平和稳定的环境,如小剂量的秋水仙碱等(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
痛风患者疑问2:秋水仙碱这个药不靠谱,每次吃了都会拉肚子,有呕吐的症状。
秋水仙碱,常被用于消炎止痛方面,具有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减轻炎性反应等药理作用,是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一线治疗药物。
其实,所有药物都有剂量标准,秋水仙碱也不例外。抛开剂量而谈副作用,就是耍流氓。研究发现,控制秋水仙碱的服用剂量,可以在保证有效止痛的同时大大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几率。
建议:
最新国际及国内的痛风治疗指南指出:开始降尿酸治疗后,急性痛风发作频率增高,首选的预防复发的药物是秋水仙碱,剂量为每次0.5 mg或0.6 mg,每天 1 ~ 2 次,如有中重度肾功能损害或药物相互作用,剂量可以进一步降低。(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痛风患者疑问3:服用别嘌醇后,会出现严重的皮疹过敏反应,甚至有死亡的风险?
目前已经证实,别嘌醇导致的过敏与一个叫作HLA-B*5801的基因有关。
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降尿酸药物,别嘌醇虽然可能出现副作用,但严重副作用的发生仍是极低概率事件,只要使用前进行基因检测,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基本上无须担心。
建议:
如果基因检测发现属于低风险的,表明发生过敏概率极低(但不代表没有风险),可以使用别嘌醇;如果属于高风险的,还是选择其他药物吧。
往期文章链接:
这一期的内容就到这里!更多预防、治疗痛风的相关资讯每天为您奉送,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积极留言、评论、转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