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是目前痛风治疗尤其是急性痛风发作时的首选药物,临床可见89.3%的患者急性痛风期服用秋水仙碱后疼痛和炎症在12小时内开始消退,24~48小时内消失。但是,秋水仙碱一度备受争议,加上其他止痛药发展迅速,因而在欧美的痛风临床诊疗中,多将其踢出一线用药范畴。
确实秋水仙碱药物本身存在有大量的不良反应,那么我们是不是因为其有不良反应而在临床不推荐使用该药物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秋水仙碱是痛风急性期常用药
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秋水仙碱在古埃及和罗马时代,就被人视为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其对于急性痛风治疗有效果,但是对于其他性质的关节炎,没有什么效果。早期对于痛风的判断,就是看服用秋水仙碱能否止痛。
秋水仙碱的主要作用包括:
- (1)急性发作期止痛;
- (2)增强镇静、安眠、止痛和麻醉的作用;
- (3)增强安飞他明、肾上腺素和麻黄素作用;
- (4)降低抗凝剂和抗高血压药的作用。
秋水仙碱的主要成分是百合科植物番红花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它可以通过减低白细胞活动和吞噬作用及减少乳酸形成从而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减轻炎症反应而起止痛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
- (1)抑制多核白细胞的趋化、增殖和吞噬尿酸盐晶体;
- (2)抑制溶酶体和乳酸的释放;
- (3)提高关节腔内pH值,减少尿酸盐结晶的析出;但它不能做到降低血尿酸,也不能增加尿酸排泄。
当然,秋水仙碱对于出现肾功能损伤的,就一定要“肾重”用药: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谨慎短期使用,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请勿使用。
秋水仙碱分子构成
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秋水仙碱片的药物说明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其用法用量:
“口服。
急性期:成人常用量为每1~2小时服0.5~1.0mg,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或呕吐,达到治疗量一般为3~5mg,24小时内不宜超过6mg,停服72小时后,一日量为0.5~1.5mg,分次服用,共7天。
预防:一日0.5~1.0mg,分次服用,但疗程酌定,如出现不良反应应随时停药。”
这种“过时”的用法,是时候改一下了。
- (1)秋水仙碱在急性痛风发作24小时内服用,才能显现其效果,过了时间效果就“打折”,48小时后,基本上效果微乎其微;
- (2)如果按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几乎有一半的患者在疼痛未能止住之前,就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情况,严重者可出现血性胃肠反应;在西部痛风风湿医院临床痛风病例中,有71.2%的患者因为按说明书服药出现不良反应而拒绝在急性痛风期再次使用秋水仙碱;
- (3)少数病例用药后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脱发等疾病;
- (4)本药物可引起生育缺损,妊娠3个月前必须完全避免。
最后,秋水仙碱的副作用不容忽视,这是有细胞毒性的药物,起效量和中毒量接近,而一旦药物过量几乎没有解救措施,甚至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肾脏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既然有这么多不良反应,为什么大多数临床医生还是建议急性期使用秋水仙碱呢?
痛风急性发作一般在第一跖趾关节
秋水仙碱的“老药新用”其实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剂量太大了!通常在临床用药时,风湿免疫科医生都不推荐按照说明书用药。
而包括欧美在内的痛风治疗或管理指南,也都推荐痛风急性发作期,强烈建议选择低剂量秋水仙碱进行治疗。
5月11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发布《2020版痛风管理指南》中提出:
“如果选择使用秋水仙碱,不推荐中国药物说明书推荐的用法,强烈推荐选择低剂量秋水仙碱(如 0.5 mg,tid),而不是大剂量的秋水仙碱,在有一致治疗作用的前提下不良反应大大降低。”
这一点与《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中提出相关内容一致:
“与大剂量用药相比,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同样有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推荐急性痛风发作时,秋水仙碱首剂1mg,1小时后追加0.5mg,12小时后改为0.5mg qd或bid。”
一般来说,在临床上采用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安全但疗效不减的“小剂量”用法:
- 在发作24小时内开始服用;
- 初始先服1.2mg或1.0mg,根据市面上所售两种规格不同而变化;
- 1小时后再服0.6mg或0.5mg;
- 12小时后开始规范服用,每次0.6mg或05mg;
- 之后每天1~3次,每天不超过1.5mg,疗程7~10天。
另外一套用药方案就是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痛风诊治指南》推荐的方案,即:
- 秋水仙碱0.5mg,每日3次。
这两种小剂量疗法在风湿免疫科临床上已经普遍使用,研究显示:
- 第一种疗法与传统大剂量疗法效果相同,但患者耐受性明显占优势,且24小时内血药浓度研究也显示与传统大剂量组相似;
- 第二种疗法在用药12小时后症状开始减轻,48小时疗效与非甾体消炎药相似,由于秋水仙碱起效慢于非甾体消炎药,第1天也可以在小剂量情况下两种药物联用。
目前证实和以前大剂量口服相比,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减少。
当然,虽然秋水仙碱依然是痛风发作时和降尿酸时预防发作的常备药物,但按照新的用法用量,也避不开其不良反应——毕竟“是药三分毒”。
所以,在用秋水仙碱时,根据病情不同就要把握两个字:
快、小。
同时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痛风和痛风用药都需要监测肝肾功能
秋水仙碱的安全用药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秋水仙碱的患者来说,预测秋水仙碱毒副作用的最佳因素是肌酐清除率。
出现秋水仙碱毒性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多数<50ml/min,因此秋水仙碱的正常稳定剂量应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同时,为了安全起见,秋水仙碱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医嘱,其主要安全使用方法包括:
- (1)尽快用,36小时内;
- (2)小剂量使用;
- (3)70岁以上老人、肾功能不全者减少剂量;
- (4)秋水仙碱不能与钙离子拮抗剂一起使用;
- (5)秋水仙碱避免与竞争性抑制肝酶的克拉霉素、红霉素、环孢霉素、氟康唑、维拉帕米、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药物一起使用。
- (6)如发生呕吐、腹泻等反应,应减少用量,严重者应立即停药;
- (7)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 (8)女性患者在服药期间及停药后6个月内,需要避孕。
我是痛风医生刘良运,用药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