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又称为桂圆,明代宋钰曾诗云:“外衮黄金色,中怀白玉肤,臂破皆走盘,颗颗夜光珠。”很生动的描述了龙眼果实的特点。
龙眼是亚热带果树,喜高温多湿,其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龙眼果实近球形,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果肉白色透明,汁多味甜,是岭南佳果之一,其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也正是因为其种子圆黑光泽,种脐突起呈白色,看似传说中“龙”的眼睛,所以得名龙眼。
新鲜的龙眼肉质极嫩,气香汁多甜蜜,美味可口,其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多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等,有着很好的补益作用,实为其他果品所不及。在南方,生小孩坐月子的女人基本都要吃龙眼干,甚至平常很多女人、老人也会用龙眼干泡水喝,确实有其科学依据,如现代研究表明由于龙眼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质等,含铁量也比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从而达到补血的效果。
研究发现
龙眼肉除了对全身有补益作用外,对脑细胞特别有效,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
鲜龙眼烘成干果后即成为中药里龙眼龙眼肉或者桂圆肉,很早就被古人称赞,如《神农本草经》云:“味甘平。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一名益智。生山谷。”《本草纲目》则云:“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严用和《济生方》治思虑劳伤心脾有归脾汤,取甘味归脾,能益人智之义。”其提到的归脾汤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名方,可以有效治疗因心脾气血两虚引起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等。
龙眼肉除可以直接嚼服、水煎服用外,也可熬粥,制果羹、浸酒,还可与白沙糖共同熬成膏剂服用。
1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其所著的《老老恒言》中就有龙眼肉粥,用龙眼肉15g,红枣10g,粳米60g。一并煮粥。具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血之效用。每日早晚可服一、二碗。该书云:“龙眼肉粥开胃悦脾,养心益智,通神明,安五脏,其效甚大”,然而“内有火者禁用”。
2
对于妇女产后、体虚乏力、贫血等,则可用龙眼肉加入当归、枸杞、红枣(去核)数颗炖鸡,或每日食用龙眼肉煮鸡蛋,可活血调经,促进体力恢复。
3
对于贫血、神经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盗汗,则可以用龙眼肉4至6枚和莲子、芡实等,加水炖汤于睡前服。
4
《随息居饮食谱》还制作玉灵膏,用已剥好龙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内,每次一两,加入白糖3克,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3克,碗口罩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服用后可大补气血。
5
《万氏家抄方》则用龙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烧酒内浸百日,制成龙眼酒,常饮数杯,可温补脾胃,助精神。
龙眼肉虽然是补心脾、益气血的一种比较理想的药食,但进食时要注意切不可吃未熟透的龙眼,因容易引起哮喘病,另外鲜龙眼肉多食易生湿热及引起口干,患有外感实邪,痰饮胀满者勿食龙眼肉。
龙眼肉作为食疗品每次食用量以干品6克为宜,脾胃有痰火及湿滞停饮、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者忌服。孕妇,尤其妊娠早期,则不宜服用龙眼肉,以防胎动及早产等。此外,因其葡萄糖含量较高,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内容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技术|朱雪莹
主播 | 李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