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相较于价格高昂的毒品,舔舐科罗拉多河蟾可谓是优势明显,一者是科罗拉多河蟾在北美地区数量众多,想要在野外捕获根本不成问题,这使得入手门槛大大降低。
其次,科罗拉多河蟾的致幻剂并不同于毒品,是只能一次性使用的,相反,只要科罗拉多河蟾还存活着,它就会源源不断地分泌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这让美国一众瘾君子们,都正式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需要注意的是,舔蛤蟆虽然是近来才兴起的消遣方式,但它的产生,则需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嬉皮士时代。
当时有的嬉皮士为了寻求刺激,便公然用舌头舔舐蟾蜍眼睛,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多人气和关注。
可随着这一舔,他们突然发现蟾蜍带来的中毒反应,和吸毒并没有太大区别,于是不少年轻人,就通过舔蛤蟆的方式,来省下一笔不菲的购毒费用。
而这种方式如今竟重回美国舞台,其中主要释放出两个信号:
- 美国全民经济也出现了下滑,致使不少瘾君子只能采用这种经济,但并不卫生的吸毒方式来填饱毒瘾。
- 舔蛤蟆的疯狂热潮,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美国吸毒人群的庞大和极端,这意味着,美国若想开启禁毒,其过程必然是“道阻且长”。
,参考资料:
《不少美国民众舔蟾蜍替代吸毒,美国紧急提醒「切勿舔索诺拉蟾蜍」,如何看待此事?》--------观察者网
《美国紧急提醒:别舔它!》-------上观新闻
《美媒发奇怪警告:勿去舔诺兰蟾蜍,有人鼓吹产出毒素是神圣药物》--------中华网
《多家美国媒体警告“切勿去舔索诺兰蟾蜍”,网友反应不一》--------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