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征服了中国人味蕾的第一“黏”食,美味的糯米出现在我国很多的节日食谱中:元宵、青团、重阳糕、糍粑……
黏糊糊的糯米,总是能找到最合时宜的方式,温暖人的脾胃。
过年要吃“黏”
糯米是糯稻脱壳的米,在中国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
与我们平时吃的大米不同,糯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更多,直链淀粉较少,所以要比其它米更黏一些。
中医学认为,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生津止渴、温中暖胃、补虚、补血、止汗等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为温补强壮之品。
糯米的滋补吃法
说到吃糯米,古人认为它能养胃健脾,很现代人却通常认为它“不好消化”,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可能是您吃错了!
有实验研究表明,刚出锅的热糯米饭,它的血糖反应是很高的,甚至超过白糖,更高于普通粳米。
这意味着,刚煮好的糯米饭、糯米粥,就是容易消化的食品,因而古人会认为它能够养胃健脾。
而对于现代人来说,在进食糯米时多是“冷着”吃,故而多见难以消化的问题。
以我们平时常吃的粽子为例,相比温热的粽子而言,冷粽子的黏性和韧性会上升,用手都很难撕扯开来,如果我们直接吃到肚子里,那么,这团质地紧密的糯米,在胃里无论怎样“揉搓”,都难以变成细碎状态,消化酶无法与它“亲密接触”,自然就难以消化。
所以说,如果我们想充分发挥糯米的滋补功效,尽量趁热吃,并且要细嚼慢咽,让食物在口腔里充分“分解”后再下咽,减少胃肠负担,一次也不要吃太多。
这些人,别错过糯米
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下列人群经常吃点温热的糯米粥,有很好的滋养效果:
1、适宜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血虚、头晕眼花、脾虚腹泻、尿频之人食用。
2、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
小贴士:糯米有滋补功效,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糖尿病人需少食。
糯米的最佳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