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每味中药都具有一定的性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临床上,医生们常根据药物的性味来选择适合的方药。对于一些性味上相同或相近的药物,我们也常将其归纳、总结,以利于临床应用。升阳风药是其中的一类,临床多用,今天便带大家认识一下这类药吧。
一、轻清之品,升浮上行
升阳风药多为轻清上升之品,体轻属阳。具有升浮上行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风升之药轻清上升,使气机得以不断的升腾,起到“升清”“举陷”的作用。
在临床中可以利用升阳风药这种“升浮”的特性,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疾病,取“陷者举之”之义;二是升阳风药能引药上行。正所谓“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说明了升阳风药,轻清上升,能通达头目清窍,所以李东垣说:“升者,充塞头顶,则九窍利也。”因此他在治疗头面清窍的疾病中,必配以升阳风药。强调指出:“头痛皆以风药治之。”
二、辛散趋表,透散达邪
升阳风药大多为辛散之品,具有向外透散的特性,因此能“透散邪气”,可以向外趋表,透达邪气,起到了散火、祛风、化湿等作用。
李东垣不仅用升阳风药治疗因感受外邪而引起的多种病证,更是根据这种特性治疗各种内伤疾病。如在《内经》“火郁发之”理论的基础上,常用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等方,以柴胡、升麻、防风、羌活等药发越郁火。治疗因饮食劳倦,致脾胃升降失常,形成“谷气下流,阴火上冲”的内伤病证,或因五志过极生郁化火的病证。明确指出:“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令人耳目一新。
三、气轻而薄,善动不居
升阳风药,气轻而薄,其性“动荡”,善动不居,能推动气血运行,疏解脏腑、经络的瘀滞。临床中可以借升阳风药的这种走窜之性以行气导滞,活血祛瘀。
如用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热互结,全身疼痛,用羌活胜湿汤治疗“风湿相搏,一身尽痛”等,都是利用羌活、独活、防风等风药善于走窜行气通络的性能,治疗疼痛。起到了行气、升阳、通络而止痛的作用。
升阳风药多兼“芳香走窜”之性,其性属阳开放,善于启闭开阖,醒神开窍。因此临床中常借风药的芳香走窜,入心经而开窍醒神,通关启闭,用于治疗心窍被阻,神明被蒙,出现神识昏迷,人事不省的神昏闭证。如清神益气汤用升麻、防风以升阳醒神。
四、辛温香燥,蒸腾精微
升阳风药,大多为辛温之品,属阳,具有振奋阳气,蒸腾精微,促进了机体物质的代谢和转化的过程。因此,具有“化生”的作用。如用羌活胜湿汤治疗湿浊困阻之证时。藉羌活、防风等风药的辛温香燥气味,运脾胃、升清阳、化湿浊,取到了升清阳、降浊阴的作用。
同样在治疗水肿病的时候,常配伍升阳风药以化气行水,因为风药一是可以宣散肺气,能提壶揭盖,畅达水之上源;二能醒脾助运,调畅水之中州;三能激发肾阳,化气行水,疏通水之下源。因而在水液代谢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相配的升阳风药
1.升麻
“气味俱薄,浮而升”。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的引经药。其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①足阳明经的引经药;②升阳气于至阴之下;③去至高之上;④治阳明头痛。即升麻能升散解表,而治阳明头痛,更长于升举清阳之气。李东垣“升麻,此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行经药也。若补脾胃,非此药为引用,行其本经,不能补此二经。”
2.葛根
气味俱薄,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而生津液,具有升阳生津作用,李东垣认为葛根“治脾胃虚而渴,除胃热,善解酒毒,通行足阳明经之药”。葛根配升麻以加强发阳明邪气的作用。葛根配柴胡具有升胃气、利枢机,轻清开达的作用。
3.柴胡
具有升发脾阳、疏肝的作用。升阳汤中柴胡为君,用量一两五钱,分量独重,以升其阳气下陷。李东垣曰:“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因此柴胡在此除了升阳之外,还可疏肝。柴胡为使善提清气,如主治中气下陷之短气、倦怠、久泄脱肛、子宫下垂等症的补中益气汤中升麻、柴胡各两分或三分为使药,以升举下陷的清气。
名医临证录
学中医,临证思辨至关重要,若想不断提高临证水平,一定要懂得思辨。让我们来看下名医是如何进行临证思辨的吧。
《叶一萍临证思辨辑要》
本书是浙江名医叶一萍的临床经验的总结,上篇为中医理论的研究,发皇古义,链接现代,求证临床是叶一萍理论研究的一大亮点。下篇为医案。涉及内外妇儿诸多学科的常见病症验案。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叶一萍临证思辨辑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叶一萍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